小学数学教学中本土资源的有效应用
2019-04-27刘建军
刘建军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本土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116—01
本土资源,指我们生活、生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民俗风情、经济建设成果等等;校园本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自然、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资源;小学数学本土资源又指可供教育者或被教育者利用的一切本土化的数学教育资源。数学本土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很好的平台,还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师生搭建学数学、用数学的本土舞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本土资源呢?
一、准确解读本土资源,科学订制核心素养目标
教师要根据本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特点,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本土资源与现行课程的有效链接,找准知识点的有效利用的契合点,把发掘本土资源的微视频、案例资源、阅读资料、典型数据等引入教材,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在自主使用教材时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增强本土资源与学生、学校、地方的适应性。同时要把思想教育、价值观的树立纳入教学目标,让本土资源体现它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深度挖掘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因为本土数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本土数学资源开发利用是对现行教材的有效补充。如,风土水文、四季物候、经济社会、乡风民俗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活动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较少挖掘本土资源,忽视了本土资源的教育优势和对学生的教育功效,所以造成对本土资源领域的认识空白。
本土资源的挖掘旨在加强课程内容与丰盈学生生活、社会发展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实践,所以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了解到许多学生早已会读很多万以内的数了,只是个别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在读时有些困难,因此,在上课的前一天,笔者利用学校离彩虹桥批发市场近的特点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请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电脑每台4805元,洗衣机2800元......在课堂上,首先让每个学生把他们所找到的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择两个最喜欢的数写在卡片上,之后贴在黑板上。接着请学生将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学生很快分出了四类:没有零的数、中间有零的数、末尾有零的数及中间末尾都有零的数。没有零的数学生都会读了,每个学生自己读一读,而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通过生生互教、生生互学的形式总结读法,而本节课的重点则是解决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掌握了数的读法后,在练习中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读一读珠穆郎玛峰的高度、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非洲象的重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这样设计,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亲临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优化过程实施,搭建实践平台
要使本土资源鲜活化、创新化、生活化,必须为师生获取直接体验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才能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要实现知识内化,就要体现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学会把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对接,因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充分搭建本土资源实践平台的重要环节。
如,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一课时,学生对方位不易掌握,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组织学生玩辨认东、南、西、北的游戏,通过指认方位以及操场四周标志物,轻松理解并掌握了方向与位置。
四、科学组织设计,找准核心素养发力点
教学中,不但要转变教学理念,还要将数学教学和本土资源有效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到对“身边”数学知识的探究、发现中。教师要恰当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用智慧的双眼发现身边数学之美,如翻转课堂的运用、课前的调查分析等。当然,一定要善于筛选本土资源与学生学习相一致的内容。如,把当地优秀童谣、经济发展新成果等内容恰当引入,把思想教育、情商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纳入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中。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小学数学本土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题立项号:GS[2018]GHB2454)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