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04-27李世芳
李世芳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106—01
教師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幻灯片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地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融入到课文中。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夕阳西下,黄昏古道,单人瘦马的场面,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以侧面映衬正面的手法,展现西风凛冽,黄叶飘零的画面。多种技术成像,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深秋夕照图,让天涯游子独自骑瘦马西行,出现在一片凄凉的背景上,同时通过多媒体的音频效果,配以凄凉的背景音乐,在音影结合中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倦于漂泊凄苦愁楚的氛围。此时,请学生们在强烈的背景音乐渲染下,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地感受到此情此景下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样的寓情于景的课堂氛围,显然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做到的。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在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而语文教学的精髓恰恰是身临其境,情景合一,让学生深入其中探索究竟。
三、有利于转换学生笔记记录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利用板书,通过对课文的层层分析,抓住一条中心思想,延伸多层次课文内容,从而展示课文框架,这个过程中要求板书规划合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如板书书写错误或者安排不合理,课文细点太多一时无法确认等。这样学生的课堂笔记难免记得粗糙,会影响课后复习思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后,教师准备完整、有效的课件,利用PPT等组件把课堂重难点逐一理清,逐一注释等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差池。而学生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课堂要点,并且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随时复原课堂场景,重现课堂内容,使传统的笔记记录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四、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对此,教师要紧紧依靠多媒体这一有效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的感知效果只有11%,而视觉的感知效果能达到30%,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三维目标。例如,在讲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展示了大量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明白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由于其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使其在教学中拥有独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但也不难看到,多媒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流于形式、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以辅代教等问题,使得多媒体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使用多媒体。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