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2019-04-27胡来福
胡来福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部编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102—01
“部编本”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面对“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的古诗文,语文老师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呢?笔者现谈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将每句话的意思“灌输”给学生,而是应当给学生自由对古诗词进行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对古诗词进行自由的朗读,让学生将字音读准,让学生读通全文。在初读古诗词的时候,让学生选择读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将字词障碍扫清,让他们首先将整个古诗词读通。如,在进行《泊船瓜洲》的古诗词教学时,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不能将其中涉及的“间、数、重、还”这些多音字读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加以指导,对其读音加以纠正,让学生在自由读时可以将这些字音读正确,这样学生就能读通顺古诗,从而为理解诗意、疏通全诗打下基础。此外,在鼓励学生诵读时,可以以表演读、配乐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在诵读时“手舞足蹈”,这样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活泼起来,为后续古诗词教学奠定基础。
二、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机会,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表象更好地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加以体会。例如,在进行《春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春天里,当夜晚来临时,他累了,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就听到刮风声,渐渐抬起头,看到外面下着春雨,听着春雨声,他又睡着了,不知道究竟到了几点钟。当听到小鸟的叫声后,他睁开眼才发现“原来天亮了,天也晴了,小鸟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也不自覺地说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参与认知互动,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对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加以进一步地体会和理解,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教材中选取的古诗一般都是借景抒情的,只有理解古诗背后的情境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但有些情景光靠老师的描述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在学生面前活灵活现,与学生达成共鸣。《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观看“庐山瀑布”的视频,一泻千里的宏伟景象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孩子们惊叹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对于 “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已经有了感性的理解。再来学习古诗,即使不用“残忍的肢解”,孩子们也能够摇头晃脑吟诵出诗中的壮丽情怀了。
四、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爱国之情等,都能在古诗词中感悟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语言进行认真的揣摩,对古诗词传达的情感加以感悟。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有直接描绘的实境,如友人从黄鹤楼向诗人辞行后,一人乘坐船只离去的情境,但是却没有对离愁别绪加以直接描绘的字眼,只要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对语言加以认真地揣摩,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就可以让学生透过意象对诗歌表达的情感加以体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孤帆”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思加以体会,教师可以先问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孤帆是什么吗?”然后再问学生:“同学们,难道这浩瀚辽阔的长江上真的只有一条船吗?为什么在诗人李白眼里只有一条船呢?”在教师层层询问下,学生开始沿着教师的指引进行思考,也渐渐体会到:虽然长江上有诸多船只,但是在诗人的眼中只有友人乘坐的船只,且诗人只将自己的情感集中在友人乘坐的船只上。与此同时,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说一说透过这孤帆还看到了什么?通过想象和咀嚼,学生看到了作品实境中并不存在的,但是又存在于诗句中的诗人的形象,即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用他那怅惘的眼神看着友人船只的渐渐远去。由此,学生体会到那种离别的愁绪和远行的孤独。
总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好感”,以让学生投入其中,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