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程之人文内涵探微

2019-04-27龙霞

甘肃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课程

龙霞

【关键词】 语文课程;人文教育;根本;

策略;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07—0092—01

一、 高中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根本——关于人的教育

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可以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语文人文性的解读,固然离不开文本,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人文情怀的干瘪,知识底蕴的虚空,个性语言的萎缩,造成人文精神难以进入课堂。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3.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古人说:“文以载道”,高中语文课文要么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要么蕴含着伟大的智慧思想,要么潜藏着深邃的人文精神,要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极好的材料。

二、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策略——关于美的教育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1.品读美的语言文字。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指出:“要成为人,须靠语言的传承方能达到,因为精神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让学生品读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他们会受到熏陶,获得感染,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体悟美的思想情感。李镇西说过:“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具有鲜明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其中往往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每每学习这样的文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共鸣、净化与升华。

3.传承美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其间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选修课程,集中、系统地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让他们从中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目的——关于爱的教育

教育之美在于没有痕迹,而无痕教育的真谛是爱。我们要让语文教育教学充满爱,让学生从中学会感受爱、理解爱、实践爱,让爱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

1.爱自己,树立生命意识。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更为丰富,可是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未成年人自杀事件频发,校园欺凌事件常现于报端,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漠令人担忧。为此,有必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让学生珍爱生命,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2.爱生活,陶冶健康情趣。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懂得珍惜,并鼓励他们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开拓视野,关注社会与生活,陶冶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3.爱祖国,培养责任意识。《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人、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找到生命价值之本;只有走进杜甫的世界,才能理解诗人清瘦憔悴的外表之下包蕴着一颗至死不渝的家国之心。要引导学生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志,自觉主动地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在努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改善人类命运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丰满与心灵的充实。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