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若干思考

2019-04-27潘艳萍

甘肃教育 2019年7期

潘艳萍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07—0086—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对写作教学的规定。一个人语文素养到底如何从一篇文章便能略知一二。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就成了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灵活整合语文文字与使用写作技巧,很多学生在得到一个作文题目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无法准确地对作文题目进行拓展与联想,这也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而无法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实,写作的原则基本上都是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且写的内容应是身边的人、事、物等,但是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没有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仍然停留在静态教学层面,因此也就只要求學生针对写作的主体、格式、事物进行写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主观分析事物能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会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句子,因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方法

1.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对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的积累,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自身的阅读量,能总结阅读中遇到的写作技巧,并将其内化。有声阅读基本上针对的是精彩的句子段落,并体会文字带来的快乐,而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在阅读中,一方面,学生能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到文章中,也能用文字去表达一些含蓄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给学生参考。范文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可以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就算是从一篇作文的开头来看,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作文时也不知从何下手。若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模仿,这比教师口头给学生讲授技巧效果要好得多。但是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范文时要尽可能多样选择,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写作的素材大都是源自生活,并非是凭空想象的,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也是以生活作为背景创作的。正因为如此,画作才更加动人,如若不然也只能是无病呻吟。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如,以《故乡的早晨》为题写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耐心观察的任务,并告诉学生学会观察早晨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说卖早点的小贩的动作、神情,他们是如何吆喝的,他们与过往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这样,通过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找到很好的落笔点。(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同样以《故乡的早晨》为例子,笔者启发学生细心观察之后,可以问问学生观察后的体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悟与体验。这样的训练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且将生活见闻写到文章中,使得文章也更加生动。当教师每次问到此类问题时,学生也能如实回答,长期下来,学生在遇到此类观察素材时也能更得心应手,最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大都是关注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运用的修辞方式、表达方式是否合理。在此教学指导模式下,虽然说大部分学生能一气呵成写出文章,但是写出来的作品毫无活力,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使得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写作。如,以《丑小鸭》为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丑小鸭,并展开想象。

总之,写作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不断的积累与训练,若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写作教学,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