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实效性分析
2019-04-27廖惠祥
摘 要:文章以初中德育的实效性分析为主要阐述,结合当下初中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为主要依据,从教育对象思想出现严重偏差、脱离了基础倾向于成人化、及时转变初中德育教学观念、创新初中德育教学形式、多种力量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初中德育知识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初中;德育知识;多种力量;教学形式
德育工作时是初中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中学生需要通过德育知识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初中学生德育知识实效性。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将教育知识具体化、详细化,将其不断纳入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使得学生可以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等。
一、初中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教育对象思想出现严重偏差
我国一直推行基础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对象思想偏差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基础和中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意识不足,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要针对对象思想偏差进行及时调整,使得对象思想可以满足德育教育的基本需求。还展现在对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基本目标和方向不相符,导致初中德育教育知识实效性较低。教育对象行为示范主要体现在一些几方面,校园内经常出现校园暴力,行为懒散等,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对学生德育思想素养进行转化才能够从根源上提升教学实效性,教育对象思想出现偏差不只只是因为教师不够注重学生之间的差一点熬制的,也是过于注重智力忽略德育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知识德育朝着生活化转变不够理想,德育工作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网络和电视等负面因素影响的,不同影响因素结合导致初中德育知识效果不佳。
(二)脱离了基础倾向于成人化
新课改中对初中德育内容、方向和教学目标等进行了深度改革,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征制定德育教学内容,将教学素材严格规定在基础上进行。不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全面,并没有严格依据真实情况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形式化教学,不够具体和实践,过于理论和教条,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无法深刻掌握德育知识,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德育知识,自身思想素养不高,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教学形式不相符。
二、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及时转变初中德育教学观念
在初中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时代需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身心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
(1)由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要改变以往應试考试教学模式,朝着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转变,注重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培养等进行培养,是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由成人化朝着基础教育转变。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进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差异性,使得所有学生在教学中都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吸收一定知识,收获一定德育知识体系。教师要做到真正的观念转变,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进行,注重理论 基础知识和实际活动的结合,为学生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教学实效。
(二)创新初中德育教学形式
德育教学形式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基础需求,根据教育要求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形式,不在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教学氛围,将抽象德育知识朝着形象化转变,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微课等教学软件,借助自身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等创新型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在自愿投入到德育学习中,积极主动掌握德育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初中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多种力量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推进德育教育,学校是进行德育理论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不同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学生基本特征等采取不同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初中德育教学阶段,教书要采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将德育知识和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到到每一个细节和过程中。家长要通过自身行为和语言感染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标兵,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对错,可以明确分辨是非。社会也是学生德育学习的主要场所,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社会风气和环境。通过三者共同努力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良好精神品质。
三、结语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塑造良好品质和素养而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大有.论初中德育的实效性[J].教师,2017(23):14-14.
[2] 李成.探析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28).
[3] 焦传凤.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6(1):83-84.
作者简介:廖惠祥(1981- ),男,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主要从事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