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以生促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究

2019-04-27陈玉国

甘肃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群体性

陈玉国

【关键词】 以生促生;群体性;习惯养

成;意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07—0021—01

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还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习惯、教育等与城市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农村学生生活质量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因此,作为农村的一名小学教师,不应该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榜样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养成群体性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借鉴。

一、目前农村群体性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

小学生各方面的自控能力不强,因此在课堂上会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交头接耳、开小差、捣蛋、搞小动作等等。而在课后,学生也会在楼梯间、教学楼、教室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等。这些行为都会为学生的安全与学习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成绩轻德育;另一方面,社会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等都会成为不良的诱惑,这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就是十分危险的,更严重的就是会导致学生逃课、不思进取等。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榜样作用,引导所有学生都能够成为榜样,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小学“以生促生”的群体性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1.以生促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说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其实就是树立榜样的力量。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能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他学生的行为。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且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并不是总有一些典型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榜样,如此才能凸显以生促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评比活动的方法为学生树立典型。在评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培养自身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能通过奖励优秀的学生,从而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例如每次活动教师都可以给学生评比精神文明、教室卫生等、优秀个人。这样一来学生在评比的过程中都积极地表现与锻炼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个人,鼓励其他学生也像她们一样积极进取,充分利用优秀的学生去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2.以生促生,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互助意识时,只是起到外因的作用,学生才是内因。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这个内因起作用,就需要让学生养成主动互助学习的习惯。可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教育。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独立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住互助的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展现出自我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学好各个学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以生促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而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互相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每个人的性格对于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不要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养成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学习的自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式,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从而确保学生能够互相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够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请上台表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从而引导其他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课堂表演中。长期以往就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互相影响,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总之,以生促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见,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群体性
微信时代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及其应对
聚变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群体性事件背后渎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群体性劳动争议辟新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论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化解之道
关于目前处置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以A市政府化解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的行为策略为例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