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与学校教育

2019-04-27王立伟

甘肃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仪式传统活动

王立伟

王立偉:毕业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自2000年起,任教于兰州市七里河小学,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于2012年主持创办七里河小学校报《号角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国家。各种仪式中的崇高庄严,传递着一种种价值观念和情感。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仪式的正确运用,对我们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着积极促进意义的。

仪式的举行,往往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开始或结束,象征承诺、宣誓、庆祝、改变,甚至升华。比如,少先队入队仪式宣告我们作为一个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行使的开始,成人仪式宣告从此这个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法律责任。这些仪式上显示的信号,同时在向参与人传达这样一个信号:“仪式是这样的不同,那我们就应该不会遗忘”。仪式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刻,甚至能够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记忆和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仪式是群体性活动,具有一定群体文化的特征,并具备识别群体差异标志的特征。仪式的进行就是一种对群体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无不体现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就有许多传统仪式成为儒家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那些大到祭拜天地祖宗,婚丧嫁娶,小到生日节日的一整套严格的仪式,无不处处显示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重要的是仪式所蕴涵其中的教化力量。仪式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具有教育的功能。仪式在社会化地塑造每一个人,具有教化的力量。仪式还具有社会凝聚作用,可以强化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而与个人有关的仪式,强调社会角色的转换和个人价值的肯定,可以更快地让他人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实现人的社会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学校教育应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依靠设置一定的情境,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重新建构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礼仪和仪式,让生活有一点庄重和高贵,应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教育过程中,可以规范节日仪式,增强文化感。这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规范节日仪式,精心设计活动仪式,挖掘出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庄重热烈的节日氛围。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我们可以借助仪式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比如,端午节的相关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重阳节的意识活动,让帮助学生们培养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一系列仪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产生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外文化融通的教育。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所谓仪式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更应该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大到每学期开学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开学第一课”的活动;小到当学生精彩发言之后,全班学生有节奏的掌声进行鼓励,让优秀作文的作者登台朗读,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的颁奖仪式等,都会让学生产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对集体的认同感、愉悦感,进而固化、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成绩。

教育需要仪式感,积极主动、合理地运用仪式教育,必然会对教育目的的达成有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仪式传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十岁成长仪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仪式感重要吗?
老传统当传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