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践分析

2019-04-27潘振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

潘振华

摘 要: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是近几年规划、景观专业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对欧美发达国家最新的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成果研究入手,探讨雨洪管理在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性,强调雨洪管理的政策性、综合性、民主性、技术性,以实际案例分析来探讨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为我国落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等以及相应工作的实施带来启示。

关键词: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目前,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理念主要应用于我国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实际设计工作则应用在城市河湖绿地的景观设计中,主要工作是改善水质,提高物种多样性,改善地区小气候,调节地区温湿度,并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积累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我国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主要问题有实践类型单一、应用范围过窄、实施结果不成系统,达不到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因此,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机理,多方面全方位思考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应用范围,落实到城市的每一块绿地和斑块中,提高城市雨洪管理工作能力,提倡物种多样性建设,促进生态城市发展。

一、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简称GI)是相对于灰色基础设施而提出的概念[1],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和不同空间尺度有机衔接的绿色空间体系,从生态斑块、廊道、基质到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公共空间等,是以多目标协同工作的系统工程,多专业横向协同设计是绿色基础设施落实的重要手段。绿色基础设施在控制雨水径流、改善水质、清洁能源、修复生态湿地及鸟类栖息地、改善人居生活品质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最终实现生态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由于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庞大,从街道到社区再到城市区域都有实践,2014年美国景观协会将绿色基础设施根据空间尺度领域不同从大到小分为7个尺度,国内学者安淇、肖华斌(2018)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出发,将绿色基础设施具体划分为区域尺度、城市与社区尺度、地块尺度三个空间尺度以便于区分绿色基础设施的实际应用,以及网络系统建设[2]。

政策层面,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建城[2016]284号),文件要求落实绿色基础建设,实现“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多重目标,并制定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作为全国性的规划设计、政策落实、实施管理的依据,为中观、微观的绿色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支持。

技术层面,住建部在2017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中将《绿色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的编制工作列入,主编单位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内容为“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采用的具有雨水收集渗透、调蓄贮存、转输、处理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选用、施工及维护管理方面的内容”,编制工作预计在2019年底完成,新标准适用于给水排水、景观、建筑、结构、城市道路专业。新标准明确适用于多专业协同工作,将有利于落实绿色基础设施工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理念落地铺平道路,为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洪管理

雨洪管理,是对雨水径流的控制、雨水收集、雨水净化以及再利用的综合性技术,作为海绵城市呼吸的孔洞,是构成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雨洪管理也应用于微观绿色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中。相对于宏观的生态城市建设,雨洪管理是微观生态环境的毛孔,更是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有机结合的重要枢纽。俞孔坚教授(2018)倡导建设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发挥雨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功能,营造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以此来涵养水资源,提高城市韧性达到防灾减灾目的,通过雨洪管理改变城市空间环境,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生态城市[3]。

近几年,加拿大的温哥华市与魁北克市在处理城市雨水问题上一致将雨洪管理作为绿色基础设施解决城市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4-5],在加拿大的博波尔区建立了参与式决策系统,系统分析地区脆弱性区域用作雨洪管理的实施目标,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温哥华市发布《城市雨水策略:绿色基础设施和雨水管理计划》,该策略用作市区内的雨洪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办法,以期改善地区水质以及调节城市环境气候,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应用中雨洪管理是主要应用技术,费城就以“绿色城市、清洁水体”为目标[6],将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以达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多方手段把控雨洪管理实施过程,其中,建立部分合作机制,欢迎社会力量参与雨洪管理,实行多方位监督等。水利工程、公园、街道等都是雨洪管理应用领域,但是实施过程需要多方沟通与合作,建立不同工作小组,共同努力处理实施中的难点。

雨洪管理技术是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海绵城市中的毛孔,吸收雨水、处理雨水、存储雨水等构成了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在处理地区水质、提升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倡雨洪管理,不仅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关节工作,更是为大尺度宏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打好基础。

三、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应用案例分析

栾博、王鑫、金越延、柴民伟、胡春明(2017)在陕西省咸阳市渭柳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工作,以多专业协同工作,从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空间设计落實了生态防洪、湿地保护、生物栖息地恢复等技术,实现水系修复综合目标[7]。其实现了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景观品质等多学科多目标的协作工作体系,有助于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工作推广。

盖伦·纽曼、黎东莹、朱芮、任丁鼎(2018)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三个居住区的闲置土地上进行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提高地区土地韧性及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发挥地区减灾防灾的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消除雨水对社区困扰[8]。该系统由一些具体的工程技术手段组成,包括建设生态洼地、雨水花园、滞留池、蓄水池、河岸走廊等,形成有机的雨水收集网络,其中大部分闲置土地应用绿色基础设施策略,除此之外,新的绿地增加了休闲娱乐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娱乐需求。其应用绿色基础设施中雨洪管理措施,解决了三个居住区各自不同的问题,实现居住生活的改善,使区域与自然和谐共存。

杨波、南希·曼斯尼尔、麦克肯纳·德鲁、大卫·杜非(2018)在美国西部半干旱的犹他州的学校图书馆的屋顶及校园进行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9],以期改善校园内乃至整个卡什河谷的环境质量,特别是水体和空气方面。除此之外为地方财政减少市政开支,整个绿色基础设施策略规划期限为15年,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5年,与我国的近期建设规划类似。第一阶段从学校开始,进行实验同时兼教学和宣传作用,推广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第二阶段从区域栖息地开始,达到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目的,特别是动植物的生长;第三阶段将绿色基础设施融入灰色基础设施,渗透到停车场、广场、公共场所等创建海绵区域,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以上三个案例是近年来国内外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成果的一小部分,应用范围涵盖城市公园、居住区、校园公共空间,控制在场地尺度层面从微观角度来解决居住环境问题,在雨水控制、水质改善、栖息地恢复等方面都有实质性成果,展示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可行性、社会性、经济性、可持续性。这促使更多的社会层面关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变传统工程建设思维,由灰色基础设施建设渐变到绿色。

四、结语

我国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工作目前大部分还处于实验性阶段,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主要应用在宏观层面,如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绿地空间规划等。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次空间系统,需要多专业交叉协同工作,以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无论是在政策制度、工程技术还是在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需要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唐晗,梅赵兵.灰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加拿大绿色基础设施导则》的解读与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5,(7):198-199.

[2]安淇,肖华斌.多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途径研究: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获奖项目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1):53-62.

[3]俞孔坚.复兴古老智慧,建设绿色基础设施[J].景观设计学,2018,(3):6-11.

[4]柯磊,翟国方,施益军.基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雨洪基础设施选址研究:以加拿大魁北克市博波尔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8.

[5]尤达,刘群阅,艾嘉蓓.宜居和可持续:“温哥华主义”的绿色基础设施译介[J].装饰,2018,(11):104-107.

[6]胡宏.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城市雨洪管治策略:以费城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8.

[7]栾博,王鑫,金越延.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以咸阳渭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为例[J].景观设计学,2017,(5):26-43.

[8]纽曼,黎东莹,朱芮,等.城市再造与韧性提升:以绿色基础设施为导向的闲置土地再利用的经济绩效评估[J].景观设计学,2018,(6):10-23.

[9]杨波,曼斯尼尔,德鲁,等.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绿色屋顶績效:在美国半干旱校园环境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8,(5):44-59.

作者单位:

阳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
建造"海绵城市" 下雨不再"看海"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