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脚本理论的造纸博物馆叙事空间设计

2019-04-27刘丹丹吴靖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叙事性空间设计博物馆

刘丹丹 吴靖婷

摘 要:叙述性空间设计是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主流之一,通过把源自于计算机专业的脚本理论创新性地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在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空间研究中,运用脚本理论对于行为的预判性来进行情景的营造,从而创造具有叙事性的生动空间。从“脚本撰写—空间设计—情景还原—视觉感受”的秩序出发,研究传统的造纸博物馆的叙事性空间设计,从而形成一套有序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设计;脚本理论;叙事性

自古以来建筑师们对于空间的创新性设计就从未停止过,空间设计也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再到新现代主义等风格的演变,以至到现代呈现出多元化状态。叙事性空间设计萌芽于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化博物馆作为传播传统文化最重要媒介,其空间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文章以脚本理论为支撑,将造纸的过程性作为设计思路,使六个外形不规则的展厅围绕中心庭院组成了一条独特的游览路线,以全新的角度去诠释传统的造纸文化,给予游览者以独特的空间体验,使其更好地体验博物馆的空间设计。

一、叙事设计与脚本理论

叙事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重新组合人类经历的事件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基本方式,也是人们形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方式,在空间设计上也有应用。过去的事件是被确定且具有真实意义的,这些就好比博物馆的各个展览空间的设计,需要通过现有的信息对空间进行连接与组织,将复杂的事件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有利于参观者对于信息的获取与理解。对未来将会怎样发生,则需要借助于脚本理论的预测能力,通过撰写脚本的方式来对空间构成及情景营造做出指导。叙事学,是与叙事内容、叙述流程以及叙述性相关的理论。关于设计学与叙事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事件的内容和语言两个层面加以分析。计算机科学家Schank和Abelson在1977年提出脚本一词,他把脚本理论作为一切行为活动的理论基础,从而来表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脚本理论通常会被应用到电影剧本的编排工作中,同时其在空间设计领域也可起辅助作用。

二、基于脚本理论的博物馆叙事性

空间设计策略

叙事是人们传播文化最直接的方法。空间叙事理论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使得观众从观赏、体验、理解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按照脚本理论中所说的那样,从脚本撰写到空间设计到情景还原,再到视觉感受,将展示空间以叙事手法进行空间序列,相互结合。当空间中展示内容以叙事方式呈现时,会有助于提高展览信息的展现度并增强观众对信息表述的了解,也能使观众的空间感受力更强。

叙事性空间设计以讲述时间发生过程的方法表达出造纸博物馆展示主题,博物馆叙事性空间设计阐述传统手工造纸的整个流程,突出传统造纸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使空间设计与叙事手法深度结合,再现传统造纸的制作工艺,使传统造纸文化场景重现,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自然天成地讲述事情的源头、过程和结局,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达到最完美的视觉感受。

三、基于脚本理论的博物馆叙事性空间设计流程

(一)撰写脚本

作为一项设计工作的基础,脚本以图画和文本的形式来描述空间叙事特点,从而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概念。脚本撰写在于研究和发掘文化的深刻内涵,从最初的脚本开始,利用故事素材,绘制相应图示,推动故事的发展,空间的相应设计也对应故事的转折与变换。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体验,便于获取不同的感受感知,同时在文化认知上感到不同以往。

传统手工造纸博物馆主要责任是文化传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可感受最为传统的造纸方法,而脚本在造纸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上则具化为了一系列的造纸过程示意图及其文字阐述,通过这些图解(表1)去创造属于造纸体验博物馆的脚本空间。

(二)构建空间

1.构建室外环境空间

博物馆空间设计必须体现文化特点,同时构建起相应的脚本空间。提高观众的体验度、参与度及与环境的交互性,让空间设计充分展现意义也是设计策略的重点。石桥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高乡政府西部。唐中期的古法造纸是石桥村所特有的传统手工工艺,且石桥村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又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符合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环境需求。在构建空间上,博物馆分为室外室内两个区域,注重空间整体性,室外环境空间构建主要表现在建筑外观及景观方面。

博物馆整体外观造型上,采用一些不规则多边形,展馆顶部的设计灵感源于一张揉皱后展开的纸,起伏感也符合整体建筑特点,打破平常的规则性,同时也符合当地地势起伏的特征。材料上选择了最贴合乡土民风的木板和瓦片,减少环境污染。博物馆整体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因为考虑到当地人居发展,尽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同时,景观区域为整个博物馆的中心部分,在设计此区域时,考虑到中心区域的实际面积及景观的作用性,将意境的营造作为景观设计的主体,周围的各個展馆都可透过窗子看到景观,在景观中,树是主体,高矮不一的几棵树穿插在其中。当地的森林资源颇为丰富,所以在景观部分就没必要以华丽的形式表现,与环境融合、呼应才是重点。因考虑到建筑本身的高度,茶室顶部设计了小观景台,观众可在观景台处看到整个博物馆外貌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更好地与自然接触,感受自然。

2.构建室内空间布局

故事在时间与空间组成的多维空间中发生,撰写好脚本需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空间,这也可称作叙述性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空间功能区域划分、流线等基本问题,还要根据脚本所描述的画面来做好空间氛围的营造,使两者之间相呼应。空间是事件的物质载体,构造叙事空间就是将脚本中的故事情节组合,使其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对应的造纸博物馆设计则是将造纸流程融入到空间流线中,同时还应营造出不同功能所应有的空间氛围。

展厅布局构建:如图1所示,展区从左侧进入,开始造纸流程。沿红色箭头指向路线便是一号至六号展厅。走完整个流线便了解了造纸的整个过程:把竹子漂流池剁碎、把火烧开、熨灰浆、材料放进窗帘、盖上窗帘压纸、后用火烘干。观众的体验感也随着流程的展开逐渐增强,叙事设计的运用也展现了博物馆空间设计的互动性。沿蓝色箭头走向从左侧进入博物馆的大厅,进入体验区、休息区以及博物馆内部工作区域,走廊设有三个次出口,可以走向相邻的区域,茶室四周采用通透的玻璃,使人在休息品茶时可更好地感受自然给人带来的轻松。

3.营造叙事情境

舒适度是空间布局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空间设计中,情境与整体氛围不可或缺,将空间贴合人们的内心需求及行为习惯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意境,以及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使空间与人的内心相照应。展厅的情境营造主要由叙事过程体现,展具所给人带来的感受是贴合自然,庭院设有景观区域,在情境氛围上可以算得上是主体部分,它联通着周围的各个空间,运用随太阳照射而产生不同的光影来营造整体的自然感,茶室也在树影的衬托下更有意境。人们可在树影下纳凉,风吹树动,一口茶饮下更是沁人心脾。在体验区也加入了一些情境的营造,“书为心画”,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意境自然是它所具备的要素,书法能使人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产生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感悟,书法的意境是内心情感与笔墨的相互交融,人能通过书法来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及思考。空间设计往往需要情境的支撑,情境可以加深人对空间的感知度,使空间的互动性更为突出。

对于传统的手工造纸博物馆而言,基于脚本理论的空间设计就是展示空间的设计需要理解造纸的流程和方法,对于这些具体的操作流程及设施装备需要在展示空间加以阐述,从制浆第一步开始形成特定流程以指引观众的游览,从而使观众在游览完之后便可以懂得造纸工艺的整个流程。在观赏的过程中,对于观众的手工操作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虑,这都会使观众的体验感加强,使整体意义更具内涵。

四、结语

脚本理论不仅仅是电影剧本所专有的重要依据,更是叙事空间设计的重要基础。借助脚本等概念,对空间进行场景化、图示化再现,从而帮助设计师对建筑空间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更加人性化,更为自然地向观众阐述传统文化,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体验。

在叙事性脚本理论的支持下,融合文化与行为模式的发展,对空间进行叙事性描绘,只有将情景与人的视觉感受相结合,人与空间紧密相连,才令两者具备外在和灵魂的双重特征,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献:

[1]杨仕章.脚本理论视角下行为文化的翻译[J].中国俄语教学,2012,(2).

[2]李立,齐康.内在的表现:中国造纸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J].新建筑,2000,(6).

[3]陈月浩,阮菲.基于脚本的叙事性空间设计[J].包装工程,2018,(4).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猜你喜欢

叙事性空间设计博物馆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博物馆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露天博物馆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
对叙事本质的探索与追问——评《叙事性的理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