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读文本中挖掘语文教材
2019-04-27张瑶
摘 要:文本细读是一种尊从文本的阅读方式,提倡阅读要回归文本,通过反复的推敲和分析对文本的内涵深度挖掘,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王君老师的公开课《老王》,在教学过程中就始终坚持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对话、朗读、创设情境对文本进行挖掘,使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
关键词:文本细读;对话;朗读;创设情境
“文本细读”的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的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不断地“发现”和“选择”。在课堂上,王君老师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也就是慢慢地咀嚼词语,发现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深意。
一、通过对话细读文本
王君老师讲解《老王》这节课时,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很丰富的。她将话语权分给了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有很大的耐心,通过对话,慢慢的将学生引进文本深处。
(一)角色代入式对话
王君老师以“活命”进入文本,围绕“活命”展示文本的四段内容,讲解老王的活命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在讲解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时,她用角色代入法和学生进行对话,她是杨绛,学生是老王,一人一句,要根据上下文来揣摩人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段对话:
师:老王啊,家里孩子都工作了吧!
生:我没有孩子,我根本就没有结婚。
师:哎呦,那,那兄弟姊妹都还好吧!
生:唉,我是有个哥哥。
师:那经常走动走动不?
生:他两年前就已经死了。
师:那还有什么亲戚过来帮衬帮衬你呀?
生:到是有两个侄儿。
师:哎呦,那真好,侄儿对你还好吧!
生:可惜他们都没什么出息啊,根本就不关照我这个老人。
王君老师在这段对话中起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层层递问,让学生将老王的家庭状况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老王的亲人要么已不在人世,要么寡淡。这些都是学生的想象,文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学生根据上文“老光棍”推测出老王没有结婚,这就是细读文本得出的结果。这种角色代入式对话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有一个更深刻的体验,在角色对话中层层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台词,更感同身受的理解老王的孤苦伶仃。
(二)提问式对话
王君老师这整堂课始终贯穿着问题,她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比如,提问学生杨绛先生为何会“不安”,杨绛在老王去世了以后,为何没有向邻居询问老王的后事,是没脸问?没敢问?没时间问?还是没想问?王君老师要求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谈自己的看法。借助这些问题活跃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从本来的浅层面的阅读通过细读文本进入文本,她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学生回答的不足进一步发问,让学生自己进入思考状态,从而加深理解。
二、通过朗读细读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個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情感上深入文本的过程,通过声音的朗读,将静态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动态的口头语言,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自己思考,构建认知,加深理解。所以,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
三、通过创设情境细读文本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王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到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是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这两种。通过创设情境细读文本,抓住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仔细体味文本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
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比如,王君老师让学生在悲伤的音乐中朗读描写老王去世前的一段话以及杨绛回忆文化大革命时写的一段文字,通过音乐的烘托,进入文本,去体会老王临死前的状态,抓住描写老王的字眼,“镶嵌”“僵尸”“干皮”,我们仿佛能看见一个人就浮现在眼前。没有什么比音乐更渗透人心。
表演体会情境,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比如,在围绕“活命”展开文本的时候,王君老师让学生代入角色以及把自己当成演员去体会老王的人物形象,去感受旁观者的角色,这样体会情境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抓住老王“活命”是一种什么状态,具体的分析表现了老王的孤苦伶仃、没有亲人、被人嘲讽践踏。
综上,王君老师通过对话、朗读、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这种处理语文教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认识、以及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细读,关键在“细”,“探细”却不过于繁琐,把握字词后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初探[D].2011.
[2] 姚之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J].学周刊,2017, 14(14):188-189.
[3]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1(5): 27-33.
作者简介:张瑶(1995.03- ),女,汉族,山西翼城县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