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应用途径探讨

2019-04-27陶继锋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应用途径传统文化

陶继锋

摘 要: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地域特征,它是一种“身份证”,也是一种“护照”,是各个民族、各个地区贡献给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精神,必须有人去保护它、爱护它、传承它、发扬它。作为城市代表性物品,城市雕塑要能将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城市雕塑不但有着文化意义,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在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传统文化为视角,设计并建造城市雕塑,必须秉承一定原则,坚持文化传播理念,合理地找出城市雕塑应用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而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城市雕塑;应用途径

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公园建设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公园组成中包含了城市雕塑。在当今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应当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城市雕塑中,展现属于本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美化城市环境,启迪人民心灵,另一方面也直接提升了城市整体精神文明水平。在城市雕塑创作中,传统文化的展现方式得到了雕塑者和城市建设者的重视,城市雕塑融合传统文化,能够让环境呈现内在精神氛围,还能有效地传承传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其发扬光大。

一、传统文化视角下,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

(一)地方特色原则

经济日益发展,科技进步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因此人们在生活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追求。在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方面,雕塑有着一定优势,可以说其是非常合适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城市中雕塑的设计,需要更加看重当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找到与本地有关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人物的辉煌时间。某一城市雕塑创作题材,要从本市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品味。提升城市文化精神的必要方法,则是通过雕塑表达出对于文化的发现。

(二)艺术水准原则

城市雕塑是艺术门类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不但有着艺术审美以及教育的功能,还能够使得人们生活所处环境充盈着艺术气息,形成艺术化氛围,这样能促进人民群众美的鉴赏能力的提升。美是基础的前提下,人民群众通过学习,可以领悟到雕塑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文化。雕塑能够展现出动感语言、丰富精神内涵、强劲生命力,其所形成的“影像”视觉会给人民群众一种宏伟与崇高的感觉,进而感受到沉重、宁静。

(三)环境效用性原则

环境效用也是城市雕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一个良好的环境效用,才可以使得人民群众在雕塑环境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愉悦,在陶冶情操方面,城市雕塑成为必要的艺术品。雕塑所在环境同雕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雕塑应当与环境保持一致,结合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四)持久流传性原则

在实际的雕塑设计工作中必须注意其持久性问题,只有保证雕塑的持久,才能保证其成为包含着历史文化内涵的代表物品。一般城市中,雕塑都裸露在自然界,因此所用材质一定要經得起风吹日晒,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像石材、钢、铜等等。石材也要尽可能使用整块材料,这样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同样能屹立不倒,也就更具文化底蕴。

(五)互动性原则

城市中展现出的雕塑,人们会与其发生一些互动活动,因此设计时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互动性。这种交互不仅是简单的身体上的交互,更是心灵上的一种交互,需要权衡多个方面,要保证艺术、理性、科学、感性各个方面都能占有,才能使得其更加倾向于与人互动,让现代化城市雕塑不再是被静静观赏的一个物品,而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艺术品。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

(一)文脉延续

我国城市众多,这些城市在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上均存在不同,因此城市雕塑应当代表着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在不断扩张和改建城市的进程中,需要思考很多方面,提炼不同城市文化的特点,并尽量保留住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弘扬本城市特色风格,形成特色雕塑。根据现有资料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创新,不守旧,也不停滞不前,这才是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一脉相承。

(二)兼容并蓄

地域性特点是城市典型特征,但是也不能否认城市的多样性,两者并不矛盾,是相互协调的关系,承认多样性可以让雕塑更具活力。城市所应用的雕塑将文化特点和艺术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其应当将多元文化并存的观念展现给人们。深层次对地域特点进行挖掘,得以设计出融合传统文化的城市雕塑,展现出更多文化内容,这就是兼容并蓄。

(三)因地制宜

雕塑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要能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同时令欣赏的人们满足。设计方案要合理,材料标准,也要更合适城市环境。高效利用环境,提高环境精彩度,促使人们生活环境改善,提升生活品质。这样设计出来的雕塑,还能展现出历史时代、地域环境、人文精神的特点。

三、城市雕塑应用传统文化的途径分析

(一)科学地收集传统文化素材

为了让城市雕塑表现出传统文化特点,在城市雕塑设计阶段,应该收集关于城市的传统文化素材。传统文化整理应当站在文化角度,寻找可用素材,并对素材做详细分析。雕塑设计时能够应用的素材,要整理、归纳、提炼,并就传统文化资料做分类研究,考证现有资料,删掉其中错误的信息,要为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城市雕塑设计准备充分的材料。

想要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城市雕塑作品中,要更多搜集与本地域有联系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多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素材,包含了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习俗、老街道、老店铺等等。在众多素材中,找到最能代表城市的素材,并整理出来。一般可以从城市图书馆的《地方志》寻找,或者从网络、书刊等媒介中寻找一些间接资料。另外,雕塑设计者还要亲自到城市中观察、感受、体验、调查,从而获得一手资料。雕塑设计者了解本地民俗民风,了解本地宗教信仰,调查走访,才能获得更多可用素材,基于此开始创作城市雕塑。

(二)有效地整理传统文化素材

创作城市雕塑不但要收集材料,还应当整理材料,这样才能在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素材,需要分类整理、汇编整理、分析内容。首先,素材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主体分类法、项目分类法。前者依照一个观点主题,将资料编辑成组,后者则是依照特定属性,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像概念、年代、作者等等。最主要的就是将素材依照需要进行划分,标明素材出处等等,方便未来的应用。其次,汇编相关设计材料,对与雕塑有关系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依照雕塑要求分别汇总每个类别,分开整理同类内容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整理成雕塑需要的整体素材,让传统文化素材形成系统化、简明化的资料,方便查找。最后,分析素材,当素材分类整理完毕后,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素材,将其中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图片、代表性场景提炼出来,可直接运用,也可以用其构思。

(三)运用合适的表达形式

第一类,传统再现式。将多种事物通过传统雕塑形式在公园或者广场中表现出来,这些事物包括历史、题材、造型、人物等,传统方式包括竹雕、石雕、木雕等等,这些已经在们心中产生直接认识,因此应该将其本色表现出来,也不用过多进行修饰和改变。不改变也不意味着是一点都不變,还是需要创新的。再现形式是将传统文化通过雕塑表现出来,应该与公园和广场环境结合在一起,寻求合理与平衡,才能更好地让大众了解雕塑内在传统文化韵味。

第二类,改良形式。追求传统也不能一味地守旧,而是透过传统将事物慢慢发展的过程总结出来。现代生活节奏更加快速,人们常常处在紧绷状态中,因此公园或者广场中的城市雕塑应当更具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表现出来,改善人们紧绷的精神,缓解生活压力。借助城市雕塑,表达传统文化,以简洁形象艺术加工,将厚重历史和文化以活泼和轻快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方式下,雕塑展现出了不同于现代化的一点,但是又不缺乏与现代化的联系,进而能够有助于人们减轻生活压力。

第三类,多元化形式。经济日益发展,文化也在发展,雕塑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更多表现形式。因此,在城市雕塑中运用传统文化,还可以采用多元化形式。多元并存有着显著特点,一般表现为新旧明确,在视觉上要表现和谐,不但要独立,还要整体统一在一起。多元化存在,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混合,雕塑设计者应该对现代文化展现形式有一定了解,还要知晓现代人们审美特点,然后在雕塑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二者贯通在一起,以现代化雕塑的欢快活泼和鲜明色彩将传统雕塑的历史文化融合在其中。这种城市雕塑展现在公园或者广场中,才能更加形象地传播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应用在城市雕塑中,要秉承一定原则,以雕塑设计理念为指导,通过不同途径实现,首先收集传统文化素材,其次有效地整理传统文化素材,最后运用合适的表达形式,进而实现二者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蔡金艳.传统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陈鑫,陈杰.试评中国城市雕塑文化缺失现象[J].轻工科技,2010,(4):84-85.

[3]吴宝旭.试析中国城市雕塑的问题与特色[J].文学与艺术,2010,(1):232.

[4]唐凤鸣.城市雕塑与本土文化[J].湘南学院学报,2002,(1):81-83.

[5]朱陆洋.基于承载城市文化下的城市雕塑创作:鹰潭滨江公园雕塑实例[J].居业,2017,(6):45-46.

[6]杨林防.试谈城市雕塑建设:以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2,(4):50-51.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应用途径传统文化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