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2019-04-27于晓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于晓楠

摘要:文章基于对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研究,在美学、历史维度下研究机器美学在什么背景中被确立与发展,以及它對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予了怎样的启示,进一步阐释机器美学在萨伏伊别墅中的具体体现与表达,最后思考机器美学在解决建筑居住问题时存在的机械性与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机器美学;居住机器;萨伏伊别墅

一、历史视野中勒·柯布西耶对建筑的探索研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的一个小镇,父亲从事钟表制作,母亲是一位钢琴师。他少年时也从事钟表技术学习,后来对美术很感兴趣,在17岁时为一位先生建造了一栋别墅,虽然不算优秀但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很喜欢去关注自然界与动植物,希望建筑可以自然生成,而不用过多装饰。不久后他开始游历各个国家去观赏学习杰出的建筑,这对他后来的设计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1)。

他毕生都充满活力,并一直保持着对建筑的热情与动力,是一位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他的一生都十分勤奋,喜欢不断地探索、突破、创新。他没有接受学院派的教育,对学院派也有着较强的抵触感,他认为我们应当打破学院派束缚去寻找一种新的风格、方法,而不能故步自封(图2)。

勒·柯布西耶提倡的是一种纯粹、直接、几何、自然生成的理念。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萨伏伊别墅中很好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与构想。他倡导机器美学这一思想,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一)新技术下的本土境遇

勒·柯布西耶在历史战争年代时,结识了奥古斯特·佩雷——最早尝试钢筋混泥土的建筑师,他断言继博多之后“新的建造方法必将带来新的建造态度”。[1]后来又结识了托尼·加尼埃、约瑟夫·霍夫曼等等,柯布西耶与他们的交流越多越感受到新时代的到来。

在当时的建筑时代下可以观察到,1920年代末,现代主义处于较为不利的环境,国外投资减少,经济发展趋势下降,大量的投资撤出,工业生产也开始下滑,设计师们一度离开了建筑领域。战后,勒·柯布西耶深感自己被卷入了工业与经济之中,在后来工业革命到来之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迫切的使他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了。我们需要变革,也唯有变革、改变、创造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与建造方式才能继续让我们与社会相适应。

(二)可居住的机器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了这样几句话:“今天社会的动乱,关键是房子问题;建筑或者革命!”“建筑是人的最迫切需要之一,因为住宅总是他给自己制造的必不可少的第一件工具。”[2]如果住宅是一件工具,当战争破坏了我们的“工具”,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其抛弃,重新建造一个工具呢?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机器美学的理念应运而生。它的提出与当时技术维度下的工业革命产生与发展是分不开的。当时的社会正经历着战后的调整,机器制造业慢慢复兴。勒·柯布西耶希望能建造出像轮船、汽车一般简洁、高效、规律、模数、批量式的居住场所,并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机器”这一思想。这与在战后有大量的灾民无家可归有很大的关系,大家迫切希望有一处居住的场所,它最好能高效快速生成,成本低廉并各有特色,能使灾民迅速安顿下来,让社会一切都走向正轨。

勒·柯布西耶认为住所就像机器一般,有着精巧的构造、简洁的外表,几乎毫无装饰,但却又能满足功能需求。这一设想在1922年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也有所显现,在萨伏伊别墅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机器美学的理念“打破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世界”,为现代主义的到来开启了一扇窗。

二、机器美学的提出与发展

机器美学在1920至1930年之间由柯布西耶提出,它不仅影响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建造,也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面对新的需求,建立新的建筑。

其实柯布西耶在早年创办的《新精神》杂志中,就大为赞赏古希腊建筑所体现的形式的纯粹性,并把帕提农神庙视作当下的机器。[3]他强调住所的机器之美、功能之美。机器美学的提出对于建立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来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他于1922年提出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规划问题,可以看出,被规划过的超大城市显得异常统一且具有一定规律与节奏感,更加健康、高效与便捷,这也充分体现了机器美学理念。在这些居住的场所增加了大量的绿化带以及公园花园等公共设施,以每一户人家为主体,满足他们的各种功能要求,为他们设计相似却不同的细胞居住环境以及空间,体现了他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计划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在战后对于新建筑所展现的新气象,所表达出新的态度。不同高度的房子的开阔与闭合比例有所区别。整个规划过程合理地处理了人与居住空间、环境、城市之间的关系(图3)。

三、萨伏伊别墅中的机器美学

萨伏伊别墅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处在一片乔木山林中,与自然相融合,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9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柯布西耶的话说它是一个“让人睁大双眼”的机器。[4]当太阳升起时,住宅的外墙与内部空间的结构在大玻璃窗的映射中营造出一种流动的光影效果,建筑与周围的植物树木在阳光下也有所互动交流。

(一)纯粹的立方体构成

从外观上犹如包裹着纯粹的白色外衣,一眼望去整个建筑显得十分整体、简洁,没有过多地装饰,唯一能被称为装饰的只有长条的一排窗户。但外观的简洁掩不住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丰富构成。整体建筑像一个由几根细的圆柱支撑起来的白色方盒子,给人一种轻盈的漂浮感。建筑平面图是一个方形,在立面上又由线条组成,整个手法简洁大方(图4)。

萨伏伊别墅是一个三层的独栋别墅,配备了简单的起居室、屋顶花园、卧室与厨房,外加旋转楼梯与一条建筑内部坡道。建筑由几个层状、柱状的多米诺体系的结构组合,再将大小块体进行高低交织,整个建筑就自然地生成了(图5)。

(二)暇游式的空间体验

室外的坡道(图6)既是一个交通设施,又是一个连接室内外的媒介。在室外行走时可以观察到室内的布局,同样室内通过大的透明玻璃窗户也能看到在坡道上行走的人与室外的景色,人在空间中的行走与活动具有一种表演性。坡道起到了室内与室外的连通作用,也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在空间体验中这座建筑成了供我们感知的机器,从坡道中行走可从空中花园到达屋顶,随着行走者的轨迹路径的不同,也会有移步异景的感受。因整体建筑被抬高,所以在屋顶处的视野也更加辽阔宽广。

勒·柯布西耶这样评价自己设计的萨伏伊别墅:“立方体的构成,纯粹的棱柱体,很丰满,在外部,一个建筑的意图得到确立,在内部,所有的功能的需要得到满足。”[5]

他所主张的机器美学,其实就是使用理性的思维来建造适合人们居住、满足人们所需功能的一座大机器,并为当时战后的灾民快速高效地提供了既统一又区别的住所。其以勤奋、好奇、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

四、结语

机器美学对20世纪初的新建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且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其他建筑师的作品,也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与建议。但我们仍需要反思机器美学在解决建筑居住问题时的机械性与不足,当我们都以如机器一般的标准设计住宅时很容易使建筑死板机械,缺乏人文关怀。如萨伏伊别墅整座建筑有一半的空间在室外,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就会让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大减少,而且在空中花园会聚集大量积水,导致业主生活的不适。[6]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去关注去思考的。当然在今天,我们需要记得有一位建筑大师在20世纪初以勇于革新的精神、清晰明了的理念、朴实无华的材质、精准的尺度以及神秘的光影给人带来无穷的震撼。

参考文献:

[1][5]奥博席耶,斯通诺霍.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177.

[2]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4]史永高.材料呈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41,149.

[6]张华.反思萨伏伊别墅中的机器美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8,(12):154.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