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研究

2019-04-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卧位患侧偏瘫

张 清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其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1]。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肢体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策略分析,并深入研究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240例,男性156例,女性84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1.2±2.5)岁。采用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2组,每组120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60.3±2.5)岁;对照组: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9±2.5)岁。运用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1.2.1 平卧护理:①为防止误吸,需保持患者的头偏向一侧。②为防止上肢痉挛,需在患者的侧肩关节下垫枕,保持患者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伸展开。③为防止髋关节外旋,需在患者的侧髋关节下垫枕。④为防止膝关节下伸和外旋,需在患者的膝关节下垫枕,并保持膝关节内旋。⑤为防止足下垂、内翻和外翻,需在患者的侧足下垫枕。

1.2.2 侧卧护理:①保持患者垂直床面侧卧,头与床面呈15°~30°,背部垫枕支撑,患侧在上,健侧在下。②健侧肩、肘向前伸直,保持手心向上;患侧上肢、手指伸直,保持手心向下。③健侧下肢髋关节呈屈膝外伸状。

1.2.3 肢体康复训练

1.2.3.1 被动运动护理:肌力<Ⅱ级可采取被动运动护理,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易到难,采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方式。①上肢活动肩、肘、腕、指关节,行屈、伸、旋前、旋后、内旋、外旋运动,每日数次,每次时间由5 min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和次数,建议患者可利用健侧自主辅助患侧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训练中着重上肢的伸肌运动。②下肢活动髋、膝、踝、趾关节,行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屈膝、屈髋运动,每日数次,每次时间由10 min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和次数,并可伴随肢体拮抗肌按摩,训练中着重下肢的屈肌运动。

1.2.3.2 主动运动护理:肌力≥Ⅱ级可采取主动运动护理,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反复训练,指导患者用意念或健侧肢运动牵动患侧运动,促使患侧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神经传导功能,并可适当训练患者使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结果判定:所有患者均采取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②显效:45%<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90%,1级≤病残程度≤3级。③有效:18%≤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45%。④无效: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18%。⑤恶化: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增加≥18%。

1.4 统计学方法: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数值用±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选取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经过分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通过对患者行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由之前的(12.04±7.66)下降到(6.43±4.28)。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分析对比

3 讨 论

脑出血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与卧位护理是相辅相成的,是降低患者致残率的有效方法[2]。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发病后病情稳定48~72 h开始进行康复治疗[3]。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4]。笔者选取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经过分组比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起到非常积极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治疗中介入卧位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提高患侧肌肉的收缩能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卧位患侧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