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炎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2019-04-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概率

白 雪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一种特殊的静脉通路,由于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流程,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创伤较小,具有一定安全性,已经逐渐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大量胃肠外营养,因此,这种技术普遍用于肿瘤科室中[1]。PICC长期在患者静脉内,很容易引起静脉炎,具有很大概率,导致导管在患者静脉中放置时间大大缩短,甚至影响其使用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穿刺血管位置和导管长度等因素都会对并发静脉炎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炎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研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所接受的64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为15例,女性为17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8.52±2.46)岁;观察组男性为18例,女性为14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4.19±3.05)岁。以上患者均满足PICC导管要求,其穿刺部位一切正常,两组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医院要合理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操作,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导管,主要在患者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要使用地塞米松和适量生理盐水进行调配,在对患者进行置管前注入PICC导管内静置10 min左右,同时使用消毒纱布蘸取该调配溶液,不断擦拭PICC导管外部[2]。对照组只使用生理盐水注射入导管内,并擦拭导管外部,具体操作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同时,护理人员要与观察组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对PICC治疗护理活动产生全面正确认识,及时掌握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身心素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的临床症状。

1.4 效果判定: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否出现红肿疼痛、静脉条索状变化和出现硬物质等等。根据美国护理学会静脉输液静脉炎程序的判定标准,Ⅰ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无变化,未出现硬结物质;Ⅱ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未出现硬结物质;Ⅲ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并且出现硬结物质[3]。患者在出现Ⅰ级或以上症状可以认为已经出现静脉炎。

1.5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开展t值检验,并以(±s)表示,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其中观察组Ⅰ级为2例,Ⅱ级为1例,Ⅲ级为0例,其静脉炎发生概率为9.3%;对照组Ⅰ级为3例,Ⅱ级为4例,Ⅲ级为2例,其静脉炎发生概率为28.1%,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比较[n(%)]

3 讨 论

静脉炎是肿瘤患者在PICC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患者是在放置导管的4~5 d开始出现症状,多发于穿刺点上方5~10 cm处,不属于细菌感染症状。在已知的调查研究中,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在穿刺过程中对患者静脉产生一定刺激,在静脉较细部位比较常见。目前,医疗领域正在重点探索在PICC治疗中减少静脉炎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治疗压力,还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国际上已经出现许多预防和治疗方法,比如湿热敷、增强透明贴、涂抹喜疗妥乳膏等等起到预防作用。但是由于其操作流程比较复杂,无法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地塞米松属于肾上腺皮质类激素药物,具有一定抗感染性,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同时,还可以抑制相关皮肤炎症,在预防治疗静脉炎方面具有很大功效[4]。静脉炎一般在肿瘤患者PICC治疗早期阶段被发现,将地塞米松与生理盐水进行有机融合浸泡、擦拭导管,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静脉的刺激作用,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觉。针对已经出现静脉炎的患者具有一定治疗功效,由于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对患者不存在伤害,十分受到患者的接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所接受的64例PICC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专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概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其中观察组Ⅰ级为2例,Ⅱ级为1例,Ⅲ级为0例,其静脉炎发生概率为9.3%;对照组Ⅰ级为3例,Ⅱ级为4例,Ⅲ级为2例,其静脉炎发生概率为28.1%,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炎的可能性较大,与患者穿刺位置、时间等因素具有重要联系。相关专业护理人员可以科学合理使用PICC导管,安全输送药物。在并发静脉炎情况下,大大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相关专业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科学合理使用PICC导管,安全输送药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概率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