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稿酬:“十分钟成交数万银元”
2019-04-27
张恨水(1895—1967),一个拥有众多读者的通俗作家和报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他为文始于在《皖江报》当主笔,月薪8块银元。那时,8块银元足以让他在经济上自立。24岁那年,他依靠在《皖江报》挣到的积蓄,只身奔赴北京投考北京大学。
初到北京,因没有固定收入,他很快就成了穷光蛋。幸遇上海《时事新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做了秦的助手,每月挣得10块银元劳务费,才解了一时之困。不久,他结识了《益世报》北京分社总编辑成舍我,并受邀约兼任该报助理编辑,挣月薪30银元。因张恨水兼了两份工作,白天夜晚都得上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投考北大也就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1924年,成舍我以200银元做启动费,创办《世界晚报》,特约张恨水担任副刊主笔,并撰写小说在报纸上分期刊登。张恨水以此为切入点,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连载,获得市民读者的欢迎,《世界晚报》也随之扩大了销售量,风靡一时。至1929年1月24日全文连载完后,《春明外史》很快就出版了单行本,成了畅销书。张恨水也一举成名。
此后,张恨水先后写就了《金粉世家》等长篇小说。当时,上海一些小报登出了“张恨水10分钟内到手几万银元稿酬,在北平买下了一座王府”的传闻。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在《忆父亲张恨水先生》中写明了事情真相:
父亲经赵苕狂先生介绍,认识了上海世界书局的总经理沈知方。沈请父亲在丽查饭店吃饭,由赵苕狂作陪。席间他们极力劝说父亲将《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两部小说交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并言明,《春明外史》可以一次付清稿费,条件是要把北平的纸型销毁;《金粉世家》的稿费则分4次支付,每收到四分之一文稿,就付1000银元。这两部小说各有百万字,照此算来,马上就会有大笔收入,而父亲此时又极需钱用,所以就同意了。赵苕狂先生又约父亲专门为世界书局写四部小说,每三个月交出一部,字数是每部在10万字以上,20万字以下,每千字8块银元,父亲同意了。这样连吃饭带谈话,不到两个小时。这就是传说中“十分钟成交数万银元”的真相。
次日,赵苕狂先生果真带来合同,让父亲签字,并交付4000银元(1924年的4000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0万元左右)支票一张,这也就是所传“买王府”的钱了。
当时,张恨水立即得到了《春明外史》一次性买断稿酬4000银元;并且此后分4次陆续收到《金粉世家》稿酬共4000银元,以上合计8000银元。然后,每三个月得到20万字小说稿酬1600银元,也就是按照约定,每年至少可保证6400银元的稿酬。平均月收入在500银元以上,跟当时胡适的经济状况达到同一水平。这还仅仅是上海世界书局给予张恨水的稿酬,不计报刊编辑费等其他收入。所以说,当时“张恨水10分钟内到手几万银元稿酬”的传闻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事出有因。
张恨水从上海回到北平,用稿酬所得4000银元购置了前门大栅栏12号的一所大宅门四合院,跟鲁迅兄弟购置的北京西直门八道弯大宅门价格相似,规模相当。与此同时,张恨水用稿酬支付了几个弟妹的教育费和婚嫁费。
1929年,严独鹤主持《新闻报》,赴北平预约张恨水写稿,《啼笑因缘》应运而生,该报销量也得以狂增。1930年2月,拥有广泛读者的张恨水辞去《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副刊主编职务,一心写作,成为专职畅销小说大家。1931年,他出资创办了华北美术专门学校,自己担任校长,并聘请齐白石、于非阆、王梦白、李苦禅等国画大师来校任教,邀请刘半农为校董。
北平解放前夕,张恨水历年的稿酬积蓄深受通货膨胀之祸,贬值得形同废纸。这位写了大量畅销书的文学大家,除了住房和书画,也没其他什么财产了。1949年春,北平解放,张恨水因病致半身不遂,且丧失了说话能力,记忆力也遭到破坏,连妻子都不认识了。为了支付昂贵的医疗费,张恨水的妻子卖掉了自己的一些首饰,以医治他的疾病。
这时,周恩来派人来看望张恨水,邀请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得知张恨水患病后,周恩来又对他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1949年7月,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开幕,特邀代表张恨水因病未能出席。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现中国作家协会),不久,又被聘为中央文化部顾问,每月有了一笔固定收入,家庭生活得到了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恨水的病情逐渐好转,可以拄着手杖去看望朋友了,但一时还不能写作。为让他安心养病,张恨水妻子卖掉了大宅门四合院,迁居到离此不远的砖塔胡同43号一个小四合院。妻子把卖房所得的钱,用来补养他的身体,让他到胡同东口的同和居、沙锅居等饭馆吃些可口的饭菜。1953年初夏,张恨水恢复了写作,才又开始有了新的稿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