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实训室教学中心建设

2019-04-26梁丹丹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中心实训室信息化

梁丹丹

【摘要】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集中阵地,利用信息化优势不仅能够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信息技术手段。文章论述了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实训室教学中心以及管理平台的建设,并且提出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实训室;教学中心;建设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教育深化改革的同时,中职院校实训教学面临着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提升实训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转变实训教学理念,改变以往重视“教”的理念,而向重视“学”的方向转变,在实训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则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环境为基础进行。其次,要构建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由传统封闭式管理向创新、开放方向转变。再次,要解决实训资源问题,因中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对實训室数量和设备的需求也更多,解决实训的软硬件资源,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和教育目标。针对上述问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能够提供重要的支持,加强实训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为中职院校实训管理体制的更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也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实训室教学中心建设

实训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建设理念和专业实训特色应该相匹配,能够突出优势,发挥实训教学中心的实际价值;其次,信息化的实训教学中心建设,应该在构建之初就确定总体的设计原则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法,从而优化整个实训系统。①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要围绕学生以往的实训问题,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训环境为目标进行。实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实训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提供信息平台。②实训教学中心建设应该突破固有的格局和传统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为学生兴趣、学生个性、专业特长的发挥提供信息展示平台。③实训教学中心的辅助设备、软硬件设施、基础设备、现代教育技术应该齐全,利于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操作式等各类实训课程的开展,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实训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平台。④实训教学中心建设,最终要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研究性学习提供软件支持平台。总之,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实训室教学中心建设,是中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且一切的建设目标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实训学习展开,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完善的实训平台,从而在实训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建设力度,构建信息化实训教学管理平台

图1 具体实训流程

中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心构建的基础上,应该构建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实训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的内容更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此需要全面计划,整合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并且聘请精通实训设备操作以及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进行设计和实施,在技术上要建立统一的接口和标准,但在专业上要实现分层和分类,利于不同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且要满足不同专业实训教育管理的需求。从实训教学中心管理的角度而言,信息化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①实训教学中心构建应该具备信息共享功能,在构建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数据平台,利于实训教学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有利的管理平台;②实训教学中心应该具备教学网络化硬件支撑的功能,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同时能够调用以往的实训数据,为实训的有效性实施提供支持;③实训教学中心应该具备仿真运行功能以及实验考核功能,利于各专业实训操作顺利实施的同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数据同步考核,为学生实训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一)以软硬件为支持,转变实训教学方式

以软硬件为支持,转变实训教学方式,是提升实训教学治疗的有效手段。软件与硬件的构建和支持是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中职院校实训课程教育实施的关键条件在于实现实训教学的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达不到要求,就无法实现实训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实训课程的有效率也将大打折扣。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在加强实训室教学中心建设的同时,应该同时进行实训室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配置,软件与硬件的完善配置不仅能够促进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更能够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调控提供有效的平台。在软硬件设施完善配置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实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实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课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实训教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应设备、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如此才能有效指导和教育学生,带动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切实提升实训教育质量。

(二)结合岗位需求,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结合岗位需求,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专业类型众多,不同的专业实训需求不同,在实训室教学中心完善建设的基础上,应该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整合实训教育资源,构建“教与学”的实训新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更新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动力源泉,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际价值,提升实训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需求性的人才。首先,中职院校应该整合已有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课程的教育资源,以信息技术渠道搜集和整合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各专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相关企业的发展动态,对实训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更新,将当今的理念、技术等信息资源融入训教学中。其次,结合各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结合岗位需求,分析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以及知识,在此基础上紧跟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让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联系更为紧密,构建全新的、针对性的实训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实训教育资源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实训环境中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接触专业课程教材以外的知识,了解自身感兴趣的岗位信息,展开对相关企业的小调查,在充分了解岗位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己,为未来发展储备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整合教育内容,构建多元化实训实习基地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基础上,各专业岗位发展要素与实训教学内容的整合,成为各个专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重点。中职院校多数专业,如电子、计算机、机械、工程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以往由于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训的实际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课程为主,由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提升较为缓慢。在信息时代,中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被有效应用,为实训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在此基础上实训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也不断更新和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训,多元化的实训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有效将理论和实训结合为一体,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共同提升。构建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实训实习基地,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将各专业代表性的研究课题与实训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更多地应用理论知识,在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参与到实践研究中,如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积极性的作用。

四、结束语

新时期中国教育整体步入新常态,也进入教育的全新发展时期,信息化为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让教育深化改革可以持续、稳定地推进。“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支撑下实现升级和转型。在此形势下,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极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心,构建信息化实训管理平臺,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职院校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发展中,中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发挥教学中心的积极性作用,最终促进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聂金桃.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03):65-67.

[2]熊道陵,邱萍,罗序燕,等.地方高校国家级化工冶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10):223-226.

[3]张宏,周军,潘国柱,等.基于MOOC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J].物理实验, 2016(12):22-25.

[4]黄唯一.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改革[J].科技资讯, 2017(33):160-163.

[5]吴伟平.信息化背景下“虚实”教学模式研究——以通信虚拟仿真实训室教学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81-85.

[6]隋明,岳文喜,朱克永,等.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信息化媒体实训室的建设——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信息记录材料,2018(04):169-170.

猜你喜欢

教学中心实训室信息化
杜伦大学Lower Mountjoy教学中心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