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领导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2019-04-26楚爱华
楚爱华
课程改革历时多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强化课程实施、课程改革和课程融合,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校长作为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和领导者,其课程领导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课程质量、教师专业能力、学生核心素养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特色建设与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校长的使命。
何谓校长课程领导力?简单地说,就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课程开发、规划、管理和评价过程中实施领导行为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校长的课程愿景、课程知识以及调动教师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是校长专业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在复杂的课程建设方面,开什么课,由谁开,怎么开,以及如何设置、管理和评价是很多校长感到困惑的问題,甚至还有一些校长躲避敷衍,在课程建设的紧锣密鼓面前,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首先要加强校长课程培训,提升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增强校长对课程建设的价值识别能力、整体规划和统筹能力。与加拿大、美国等重视校长培训的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校长虽然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的相关培训,但聚焦于课程领导力的培训仍显薄弱。校长不仅要参加课程培训,更要在培训过程中认真领会国家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当前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等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带领团队对要开设的课程做出价值选择和判断,对所要开发的课程做出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其次,要提升校长的课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发达国家的校长相比,我国校长在课程建设上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略显薄弱。因此,校长要亲自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去,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将思考与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并付诸实践,将课程理念落实到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之中。校长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及校情,积极开发本地科学实践、文化传统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特色;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努力探索走课、长短课、跨年级选课等教学方式;呵护学生的爱好特长,发挥学生的课程自主选择权。校长还要增强对课程开发、规划、实验、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在课程建设中起到引领、指导和决策的作用。
最后,要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增强校长对课程开发中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等的调控和驾驭能力。美国Novi中学的校长每学期都要制订两份详细的计划,目的是让团队忽略身边的暂时困难,向着大目标前进。这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课程建设涉及校内校外很多部门及教师、家长、学生和社区等人员,关系复杂,想法众多,不和谐的情况不可避免。如何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大家在矛盾中求同存异,增强课程责任感?这既需要校长具备谦虚、乐观、公正、友善等良好的个人素养,又需要校长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凝聚能力。
总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校长课程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领导执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选择性的增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最终目的是实现卓越教育:把握学校课程建设的进程,挖掘、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潜力,最大限度、保质保量地开设选修课程,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