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2019-04-26熊素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熊素宜

摘 要: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以往普遍存在财务知识应用较为缓慢,以及随机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的教学弊端。而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在依据学情动态发展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学生的财务知识理解问题,以及对于财务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基于此,分析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希望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专业;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52-03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源于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延伸,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属于结构主义教学方法。普遍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特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依据教师与学生共创的课堂环境,采取符合当前教学情景的自主构建教学活动。这种基于师生互动机制所产生的课堂教学资源,可以界定为随机生成的学习资源类型,对于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具有发现和总结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规划,迁移知识点补充,扩增随堂知识容量,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与认知边界拓展等方面的积极应用价值。

一、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特征

1.资源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性资源,首先是一种动态性的资源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育资源内容。这种动态性的发展机制,随学生具体学情的变化,随专业知识点的教学时间推进,随课堂知识点讲授环节的迁移,随课堂讨论过程实时变化[1]。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可由预先设计而来,并非专业教师可提前安排和规划。因而,从这一解析维度中也可发现,生成性教学资源区别于以往教学过程中可广泛利用的物质资源,且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教学资源类型对于教学用途的明显界定。但是这一动态性的特征,也体现出现代教育理念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故而在诸多专业教学实践性课堂中被大量应用,且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成效。

2.资源实时应用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最大作用在于符合实时发展的学情规律,更加具有创造力与生成性,是实时演变、实时发展、实时衍生、实时转化的教学体验维度。从这一层面反向推理,课程资源如果能够真正生成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法,反而更加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故而,生成性课程资源本质上来源于课堂,应用于课堂,且实时符合师生行为与体验。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实际课堂教学情况,随机生成全新的知识点,抑或引入更为丰富或复杂的知识点,随机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实的教学内容[2]。可以认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对于学生本节课时的随机判断。当学生无法理解当前知识点时,需要简化复杂的逻辑关系。当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也可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扩充知识容量。故而,动态化的教学特征决定了生成性教学资源可随时应用或调整,继而间接产生了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时应用的特性。

二、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财务知识应用较为缓慢

财务基础知识涵盖了六大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等,财务行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虽然涵盖了大量知识点,但是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应用,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教学时效性依托学生对于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仅以简单的财务知识练习难以生成实践性更强的应用维度。故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效性仍然不强,并未达到高效率的财务知识应用。

2.随机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在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明显发现,课堂传授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针对性问题时,教师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解决。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预设知识容量有限所致,尤其财务知识并非一成不变,当税制改革,抑或资产动态变化后,财务核算体系也会随之变化。这种课程知识点的动态发展,通常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原始规划。那么就要求专业教师提供更为丰富,且与时俱进的财务知识内容。但更新的内容并不一定能够快速寻找到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当教师提供的财务解决方案受到学生质疑时,往往出現了无法随机解决相关问题的教学弊端。

三、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优势

1.增强教学时效性

生成性教学资源本身存在动态化特征,是依据具体学情而提供的教学方法。财务专业学生如果对本课时的基础知识点能够快速掌握,则可以随机拓展课外延伸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因而,生成性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中具有增强教学时效性的作用,可间接解决财务知识应用较为缓慢的相关问题。

2.增强教学即时性

财务专业的课程知识点不应当局限于教学大纲,而应当结合财务专业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即时性调整。由于财务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必然存在理解性偏差,对于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也需要适当选取实践财务行为的内容作为参照和对比。那么选取生成性教学资源,反而更加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是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时应用的重要表现。因而,在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中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可消解随机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的教学弊端,增强财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即时性[3]。

四、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1.依据学情合理开发

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财务专业教师可以预设的,但可以做出一种假设性预判。这种预判是对于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对于本专业学生基础财务知识的了解。在进行本节财务专业课程的设计时,教学方案应当依据学情合理规划,至少开发出三种适应学生学习倾向的教学内容。其一,假设学生对于当前知识点的理解并不清晰,存在会计基础知识点的认知盲区。其二,假设学生对于当前知识点理解极快,可快速掌握财务知识点的应用维度。其三,假设学生完全符合以往学情,知识点传授符合本节课时的教学时间规划。三种假设性预判,是对于学情的预判。依据学生可能产生的三种情况,设计三种财务知识补充性内容,随课堂教学的变化而随机替换预设教案,是财务专业课程合理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积极策略。

2.参考评价间接开发

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对于当前课时的财务知识反馈信息,往往是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重点参考方向。高职财务专业教师,需要精准把握学生对当前课时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可预设关联知识点的随堂提问,由学生的即时性回答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当前课时的知识点。例如,在企业利润核算的知识点传授中,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损益类科目余额。学生对于其中任何一项知识点理解是否清晰,均可从课堂反馈信息中掌握,从而分析学生的当前学情,随机生成延展性知识点,补充知识盲区,辅助学生理解关联知识点内容,加深对于本节课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3.结合实践综合开发

高职院校财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其本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故而,财务专业的教学侧重点是技能习得,而并非理论认知。基于此,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也需要以财务实践活动为基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不断综合多种资源类型来开发。在此方面,需要财务专业教师依据学生的实践成绩和结果为随机导向,动态生成相应的教学资源[4]。例如,学生在财务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对于会计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不足,则需要及时补充审核发票、填写记账凭证、对账、填写报表等方面的关联知识点。继而在实习期间引导学生对会计分录、记账、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等方面的技能不断增强,最终达到随时开发并应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目标。

五、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运用

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是运用其教学资源的前提,而对于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而言,合理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为:应用于财务知识扩充,适用于实践教学延展,善用于普遍问题研讨。掌握三种运用维度,对于合理应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1.应用于财务知识扩充

财务知识点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贯穿性,如果学生对于当前知识点的理解并不充分,则有可能是之前财务知识点的认知存在偏差。由于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以及其中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扩充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应用更为重要。诸如企业财务知识中广泛涉及到账户内容和结构、借贷账户记账规则、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原始凭证填制、审核操作,以及参考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等方面的关联知识点。每一处知识细节的扩充,都需要依据动态化发展的学情,随机生成相应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加强对于财务知识点的主观理解,方能最终跨越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维度的操作技能障碍,并最终达到合理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目的。

2.适用于实践教学延展

在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需要引导学生的实践应用,而并非单纯意义的财务知识总结。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财务专业课程中,需要依据学生对当前知识点的掌握来加以运用。例如,当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财务数据实践存在模糊认知时,则需要先将原始凭证按照经济内容划分为多种类别,诸如“销售收入”或“管理费用”等方面,再将每一类进行单独统计,并写入记账凭证表。填写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个人理解严格执行标准格式,达到内容完备、科目运用正确、填写清晰、摘要简明、金额无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生成性的教學资源为前提,辅导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记账要领,训练其习得财务技能,方能合理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实时调整教学规划的实践效果。

3.善用于普遍问题研讨

财务专业知识较为抽象,从抽象认知到理性思维,是一种漫长的学习和训练过程。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必须掌握这样的教学规律,才能有效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其财务专业教学质量,并增强与学生相互了解的教学互动性。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动态化特征,财务专业教师需要掌握这种动态化规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点理解性问题进行解答,尤其需要组织学生共同研讨财务知识,突破财务技能操作理解方面知识盲区。例如,在讲解手工做账的相关知识点时,随个人记账习惯的差异,抑或对于关键财务知识点的理解存在误区,容易出现对于账目明细记录的错误。此时,生成性教学资源需依据学生的手工记账操作错误类型延展探讨内容。在课堂之上由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组对组之间的讨论性互动,动态生成相互学习的资源,辩证分析其中的错误盲区,达到掌握手工记账技能的效果。真正发挥出生成性教学资源对普遍性问题的综合解读与指导功能,达到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4.易用于教学评价总结

合理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关键是善于总结,由于生成性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随学生财务知识基础、学习进度、课堂反应、延展知识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课堂反馈信息并不完全相同,故而才会产生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即时性特征。针对类似特征,在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每一课时在传授财务知识时的教学评价总结。这一评价总结是对于学生反馈信息的客观认知,是对于教学质量的系统排查,有助于不断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能够充分区分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运用。故而,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财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维度虽然广泛,但仍然需要最终落实到评价环节。通过更为细致的评价指标,验证生成性教学资源对财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财务专业课程在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之后,需要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最为关键的是在教师采用了生成性教学资源之后所扩充的知识容量学生是否满意,是否真正把握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动态特征,从而提出针对性更强的财务专业知识点。当评价机制与生成性教学资源形成双向互补之后,方能真正客观地认知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规律,系统总结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运用方法,为此后更为合理地开发和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提供基础数据,不断优化和改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财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方法,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财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对生成性教学资源重新认识和塑造,为财务专业学生构建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需要依据学情、参考评价、结合实践,细致入微地掌握学生在财务课程中的具体反馈信息。在掌握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之后,生成性教学资源需要应用于财务知识扩充,适用于实践教学延展,善用于普遍问题研讨,从而解决财务知识应用较为缓慢,以及课堂随机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等普遍教学问题。最终发挥出形成性教学资源的优势,达到有效开发和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目的,提高高职院校财务教学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