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室内乐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

2019-04-26成书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2期

成书婷

摘要:室内乐一直是古今中外音乐界的传统乐种,不论是国外的音乐发展还是国内的音乐新兴,室内乐已然成为了好的加分项,作为区别于独奏音乐与大型管弦乐演奏的一种独特演奏方式,室内乐是独奏音乐与大型管弦乐演奏之间的纽带,对于独奏来说,室内乐的学习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文章针对小型室内乐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这一点提出恰当的模式,构建一门由器乐教师合作教授的,面向全体器乐学生的室内乐演奏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建立合适的教学体系,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提高演奏能力。

关键词:传统乐种;小型室内乐;独特演奏方式

中图分类号:6712;J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238-01

一、前言

在面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教学问题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演奏的问题,有的是普通演奏方式或是习惯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有实践性欠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演奏,尤其是实践性欠佳问题,大多与恰当的教学方式的欠妥有关。而很多学生自己、老师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使有部分老师或机构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但很多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实践性欠佳问题依旧存在。众所周知,良好的训练教学模式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前提,下面针对小型室内乐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这一点做出详细阐述。

二、小型室内乐训练应基于恰当的教学体系

室内乐指编制较小的乐队或重奏、独奏形式。作为交响乐基础的室内乐,最能锻炼器乐演奏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综合发展能力与合作能力,不仅从技术上,而更多从音乐上考验习乐者的悟性。室内乐作为最初家庭式的小规模重奏的表演形式已有两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室内乐的演奏作为一门课程,对于学习器乐,尤其是西洋管弦乐的学生尤其重要。这种演奏形式填充了独奏乐器演奏与大型管弦乐演奏之间的空白。室内乐的演奏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区别于独奏音乐与大型管弦乐演奏,是独奏音乐与大型管弦乐演奏之间的纽带,只有把室内乐演奏好,才能柔韧自如的演奏大型管弦乐,对于独奏来说,室内乐的学习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因此对于小型室内乐课程的研究,实施与开展刻不容缓,需要形成系统性,阶段性的教学。

目前,在国外的许多音乐院校中,室内乐课程己被列入传统的音乐课程行列,与钢琴、声乐、和声、曲式课等基础课程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国内,除了少数专业的音乐院校和有表演专业的音乐院校有室内乐的训练课程以外,大部分高校的室内乐课程仍大多以乐团排练的方式呈现,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无法满足大部分器乐学习学生的合奏训练需求和应达到的目标。此外,在我校音乐系,器乐课程开设时间不长,种类不多,但随着招录的学生越来越多,乐器种类开始增加,对于室内乐课程的开设、发展与完善起重要作用。

三、从具体课题入手构建小型室内乐训练教学的良好模式

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课题开展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提出的课题包含有一些合理的建议,能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综合的听觉能力,熟悉室内乐作品中各个乐器发声的特性,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合作精神,训练与独奏不同的重奏合奏,能够灵活处理声部之间的主次;制定一套系统的作品学习库,由浅入深的进行训练,更从演奏中能够分析感悟出作品中和声曲式与复调性质的结构变化,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一)建立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任何精神阶层的设施都是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要的环境设施是很有必要搭建起来的,学校已具备了一些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也表达了一定的支持,可能还有一些尚缺少的条件,但也给出了解决的途径:音乐系非常重视教师开展科研,特别支持教师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本课题组成员拥有扎实的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他们参与,并作为理论及实践指导,能够确保研究思路及方向准确;音乐系现有钢琴与器乐(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古筝,管乐)专业,教师配备齐全,选修学生多,可以很好的开展此类课程的进行;并且音乐系民乐团与管乐团发展成熟,是小型室内乐课程发展坚实的后盾,可互相联系与交融:音乐系现有配套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完全能够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二)引进工作与效绩榜样教学工作者

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引导力量,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已有了一些积累,也取得了教学改革工作相关成绩,例如:本课题主持人曾经在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音乐厅与英国伯明翰交响乐厅举办与参与过多场独奏,室内乐与交响音乐会,并取得不错的成效;本课题主持人曾经参加Birmingham ConservatoirePiano Prize与Peter Donohoe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的成绩;本课题主持人曾带领学生参加许多小型室内乐的演出与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本课题特邀第一第二主研具有高级职称,并且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能够非常有力的支持本课题正常研究进行;本课题成员熟悉各类乐器指导,有相关研究教学经验,并取得相关成果,具备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

(三)承担多个项目累积经验

一定的项目经验是益于整个项目的推进和拓展的,该项目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承担有一些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李彦明发表有作品《西方音乐的发展与流派研究》、《更具国际化的音乐表现风格》以及《高师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的新思考》,其中有的收录期刊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梁小玲著有作品《声乐钢琴伴奏的多角度探微》、《浅谈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钢琴教学难点》、《浅析五十年代中国钢琴独奏音乐》以及独著《星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程基础系列教材之三》。郭瑞玫有作品《探讨高师古筝教学中的乐感训练》、《论古筝与钢琴合作演奏的审美体现》、《中国传统与经典筝曲——郭瑞玫古筝专辑》,主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当代高校器乐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性教学创新与实践》、参与校级科研项目《高师中西乐器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以古筝与钢琴为例》,并且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项优秀)《当代校园学生民乐队与西洋乐器结合的实践创新》。龚维荣获第六届亚洲国际艺术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国际华乐杯一中国民族器乐大赛“艺术教育先锋人物”以及第十一屆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优秀艺术辅导教师奖”。作品《草原上绽放的旋律一论二胡随想曲二号蒙风》、《师范院校二胡教学的初探》分别收录于《当代音乐》、《明日风尚》中。

(四)挖掘特色与创新之处

由于室内乐重奏的每一声部都相当独立和个性化,所以它的写作技法通常比较复杂而细致,除了一般的主题发展手法外,多样化的复调音乐手法在重奏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近代室内乐重奏曲的曲式结构多为含有奏鸣曲式乐章的多乐章套曲。和交响乐作品相比较,室内乐重奏显得感情细腻、含蓄,而且更加注意发挥每件乐器的技巧和表情的“潜力”,对各声部的乐器在组合关系上也更加精雕细镂。因此,这就要求作曲家必须要有高度的艺术技巧水平,演奏者也必须配合默契,而欣赏者则要比较仔细、用心地“深入”立乐,才能对其中的妙处心领神会。室内乐的独特之处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教学来挖掘的,所以必要的训练教学应该和特色创新之处相互结合,相促相进,并寓于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