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与实录

2019-04-26黄春梅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历史教学方法

黄春梅

【摘要】本文阐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提出综合运用阅读讲解法、音频视频、图示法、讨论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92-02

针对当前我国很多中学生对唐朝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现状,结合十九大报告中“为实现中国梦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会议精神,笔者对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争让学生感受到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的外交经验以及唐朝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局面,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一、新课导入

师: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多媒体展示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唐人街图片)

生:唐朝时中国就向世界开放,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个称呼沿袭至今,在国外,聚居着中国人的地方习惯被称为“唐人街”。

师:由此可见唐朝在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唐朝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在世界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朝的历史,共同去见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9页。(师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师:学习本课主要掌握三个内容:①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②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③学习鉴真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及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的方式能较好营造进入唐朝历史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心中有数。

二、展开教学

(一)唐风洋溢奈良城

1.遣唐使

(播放《遣唐使》视频;课件展示文字——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师板书: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师:上述资料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怎样评价唐朝的?

生1: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文明发达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师:(先令学生翻阅第19页课文的图片)这是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渡海来中国学习的船只,阅读后回答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和影响。

生2:遣唐使来中国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生3:对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唐朝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具本事例。[课件展示相关文字及配图:唐朝仕女服饰与日本和服的样式非常相似,日本仿制唐朝服装(服饰方面);日本的文字根据中国汉字创制而来,总有中国汉字的影子(文字方面);日本的货币“和同开珎”与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极为相似,仿制中国唐朝时期货币(货币方面);日本的城市布局也是仿照唐朝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进行规划(建筑方面)。]

师:由此可见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还有茶道、剑术等生活习俗也是在唐朝时传到日本,这样的遗风流传至今。

2.鉴真东渡

师: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鉴真。他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但前五次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却因辛劳过度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66岁时抵达日本。鉴真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板书:鉴真东渡传播唐朝文化)

生1: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精神。

师:郭沫若有一首歌颂鉴真东渡的著名诗歌。(课件展示: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歌是鉴真一生的生动写照,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0页并思考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有何贡献。

生2: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主要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领域的文化,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超越的贡献。

师:这是鉴真在日本奈良仿照唐朝寺院精心设计建造的寺院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而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课件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史料、诗歌等,同时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

(二)漫漫征途求真经

(课件展示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师徒三人的图片,师板书:玄奘西行吸取外来文化)

师:想必大家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谁来说说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什么?

生1:讲了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历经千辛万苦、一路斩妖除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灵山求取真经的神话故事。

師:虽然这是个神话故事,但历史上真有唐僧这个人,他的原型就是玄奘,又称“三藏法师”,一起来学习本课玄奘西行的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21页内容,思考问题)

师:玄奘西行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呢?来看一下玄奘西行的路线图,(课件展示:贞观初年,玄奘为求取真经,历经了如烈火般灼热的火焰山,翻过了白雪皑皑大雪山,经过九死一生及4年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天竺)再想想玄奘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这幅《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取经回来后受到宰相房玄龄和部下热烈欢迎的情景。请大家思考一下玄奘西行的贡献有哪些?(课件展示《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生3:玄奘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课件《大唐西域记》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故事展开本内容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利用网络展示《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大唐西域记》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三)双向交流共发展

师:从唐朝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一送一取文化中,我们发现是唐朝在外交上兼容并蓄、泽被东西的政策,把经济文化推向鼎盛。那么,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中外交流共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课件再次展示阅读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生1: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国。

师:这是其中原因之一。

(课件展示唐朝地图)

生2:唐朝水路和陆路四通八达,为各国的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师:说得很好。

(课件展示:玄奘的西行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生3:唐朝对外政策开明,统治者鼓励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师:没错。

师: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外交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政策谈一谈你的感受?(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生4: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带来繁荣。

生5:一个国家只有开放才能发展。

生6:我们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师: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师总结:唐朝因开放而繁荣,成为世界各国向往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又迈出更加坚定的一步,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本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十九大会议精神相结合,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今对外开放的政策,让学生从历史中受到启迪,得出结论。同时教师有力的总结,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升华了教学主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讲解法、音频视频播放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有效融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激活了历史课堂沉闷的氛围,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以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动画展示,使教学变得生动,使知识变得形象,学生理解、记忆起来相对更容易。本次教学还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十九大會议精神,引导学生谈古论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今对外开放政策,感受对外交流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升华了教学主题,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完成后,笔者通过反思,发现课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自己在教学中讲述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不多,因而束缚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一点有待改进。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