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的练习引导学生提升思考能力
2019-04-26陆黎
陆黎
【摘要】笔者认为“思考力”就是运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切的练习能引发探究欲望,兼顾探究差异,激活探究思维,开发探究潜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梦想去追求、去探究。
【关键词】适切的练习;思考能力
什么是思考力?科学家华罗庚先生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学习上的思考力,就如开山中的“斧凿”能力,靠尝试,靠积累,靠突破。那么“思考力”就是:运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思考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用适切的练习引导学生提升思考力的思路和案例,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趣味练习引发探究欲望
“趣味练习”与“探究欲望”至少有三个联系点:一是,在心理学上“百学趣当先”,趣味是学习上的“活性炭”,趣味激活人的求知欲,趣味增进人的探究力;二是,在生理学上“具有趣味性的东西,对儿童大脑的刺激最明显、最强烈”,大脑神经细胞越活跃,儿童的探究欲望就越强烈;三是,在教育学上“趣味引发兴趣”,“兴趣伴随求知欲的动机、理智的情感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因此对有趣味的学习,学生会优先给予注意,积极而持续地对其进行探索。
“趣味练习”,体现在内容上,应该是从学生中来,贴近学生生活,语言儿童化的;体现在形式上,可以设计讲故事、玩游戏、做实验、摘取智慧星、开展小竞赛等;体现在评价上,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灵动的。
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练习4中有这么一个习题,主要是指导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识动物叫声的基础上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练习:放大耳朵,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细听不同动物的叫声,并努力模仿,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录下来发到我手机或者班级的QQ群等。
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第二天课堂上的学习,生动有趣,人人都想学几声动物叫,利用这种契机,我出示相应的形声字,学生很快接受,并竭力模仿着写字。趣味练习达到了引发求知欲、探究欲的效果。
二、弹性练习兼顾探究差异
所谓弹性练习,我个人认为是深浅程度、难度系数、目标要求不在同一基准线上的练习。
如《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一书介绍过这样一个实例——在教学《讲讲算算》(加法)以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练习:“岸上有(大白鸭和小花鸭),又游来(小白鸭和大花鸭)”(老师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会一种说法的得小红旗,会两种说法的得小蓝旗,会三种说法的得小黄旗,会四种说法的得小绿旗。练习弹性较大,选择性较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自主选做,都有可能得到“小旗”(只是颜色不同)。这样的练习,一般思考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善于分析思考的学生可以接受,擅长想象推算的学生可以表现。
浅尝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我基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思维跳跃性大的特点,在识字教学练习设计上多以“画一画、做一做、贴一贴”等方式为主。以识字1为例,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词串,“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学生可以利用书本插页勾勒图案,并涂上喜欢的色彩;也可以用上这里的词串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可以利用网络或生活中的报纸杂志图片剪下来贴一贴,完成一份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特刊;还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纸张做一做,折一折,创设一个自己喜欢的春天的场景……
这样的弹性练习,兼顾了学生探究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及演绎力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可能。
三、拓展练习激活探究思维
探究思维就是善于探寻、发现的思维,然而激活这种思维,需要有“大海”一样的环境,需要有“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般”的条件。从我看来,“拓展练习”就能为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环境”和“条件”。
曾经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布置了课堂练习——调查你周围的环境变化,说说你的想法。为便于学生拓展完成,我给了几个关键词:调查、对比、思考、分析、建议。学生在完成这次练习时,呈现出了令人惊奇的探究潜力。学生有的以河水清澈度变化为调查内容,有的以空气污染状况为分析依据,有的以候鸟迁徙规律变化为分析素材,个人独立或多人协作完成了此项练习。练习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调查日记、对比图表、实话实说、问题解释、留言寻诊、热点建议……真是精彩纷呈。
四、迁移练习开发探究潜质
遷移练习就是探究教学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力求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质,这种探究潜质有三个关键词,即自主、主动、发展。我的理解是:自主,就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主动,就是有自觉意识地,凭着自己的积极性进行的探究活动;发展,就是通过探究学习、活动生成知识,激活思维,探索问题,发展能力。
1.阅读性迁移练习
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材编排往往会把相关内容汇成一组、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所以我们可以安排迁移阅读练习,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如学完《给家乡孩子的信》《詹天佑》《钱学森》一组课文后,我布置的课外练习是阅读有关名人的故事,像周恩来、霍金、阿基米德……阅读名人的故事,学习名人的精神,积累名人的语言,让学生有多次与名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大量阅读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深入探究教材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技巧。
2.练笔性迁移练习
依托教材范文,抓住课文特点,运用已有知识,自选仿笔、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笔练习,能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如学完《乌鸦喝水》的练笔练习,有学生选择仿写其他动物遇到困难开动脑筋,最后小方法解决大问题;有学生选择续写乌鸦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结果同样的方法遇到不同的问题并没有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懂得变通;也有学生选择了改写,将乌鸦喝水改成小鸡喝水。这样,仿写训练了学生的迁移演绎能力,续写训练了学生探究想象的能力,改写训练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活动性迁移练习
小学生喜欢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活动,那么我们练习不妨借鉴活动形式,发展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后,以“颂春”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性练习。教师提供“自助餐”式的练习菜单:(1)爱读书的你,可搜集几首描写春的古诗,与同学交流诵读;(2)爱绘画的你,可用你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并加以自我点评;(3)爱写诗的你,可联系组内同学集体创作颂春诗……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就如“人生撞线”一样,需要“不断去撞”(不断提升)。教师用练习引导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去“撞击”探究学习生涯中的“百米线”,还有很多方法,如用“自主练习”为学生创设个性思考能力发展;用“网上练习”为学生提供综合思考能力的提高等等。我想,用练习引导学生提升思考能力,为学生预设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百米线”,而应该是今后的“千米线”“万米线”,让学生有更多的梦想去追求、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