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2019-04-26张恒峰柳青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创治疗消化内科

张恒峰 柳青河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21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与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了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模式。结果:应用了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的患者,给出的评分水平更高,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惠,且与应用常规护理与管理方法的组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环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治疗过程更顺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内镜微创;围术期管理;微创治疗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现代医疗领域当中,对于消化内科的内镜微创患者的治疗工作中,治疗与护理工作方法也得到了全面地提升。在消化系统诊断内镜技术的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消化内科医生,可以通过内镜,对患者消化系统的病变进行微创治疗。本文主要研究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的有关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21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11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1岁至54歲,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25±1.58)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0岁至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52±1.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进行对比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与管理模式,包括基本的入院状况评估,药物、饮食和病房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了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一体化的医护管理方法,将院方护士,编入到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小组中,通过此种方式,强化医护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

1.2.1术前管理

术前管理中,主要对患者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进行管理,确保患者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同时,与手术室内部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确定手术时间,对手术环节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项器械设备与药品,都进行全面系统地筛查。对患者进行腕带标记识别,对手术部位进行确认。

1.2.2术中管理

在手术中再次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历号、床位号以及手术科室等,从根本上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对核查手术中,被植入的部分材料与器材当中的信息进行确认,对信息的有效期限进行记录。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需要向患者的家属进行展示与描述,并做好相关记录。

1.2.3术后管理

手术后管理,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特殊项目的观察与处理,包括各类引流管与填塞物的处理。认真做好手术记录以及病程记录。确保患者的手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真实、全面、准确地完成。

1.3观察指标

在进行统计和观察中,将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作为基本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均使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计算与分析。其中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得到的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两种数据分别应用x。和t进行检验。如果最终得到P<0.05,表示研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在分别应用了不同的护理工作方法之后,两组患者对于医护工作小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有着不同的评判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了标准化评分的方式,对常规护理方法与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分满分为100分,观察组患者给出的最低分为89.28分,最高分位98.29分,观察组护理工作方法的平均得分为(96.18±0.41)分;对照组组患者给出的最低分为75.25分,最高分位88.62分,观察组护理工作方法的平均得分为(82.26±0.62)分。由此可见,应用了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患者给出的评分更高。且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得到的对比结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对比分析

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良事件。其中,在观察组全部105例患者中,共出现了5例不良事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4.76%;在对照组全部105例患者中,共出现了31例不良事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29.52%。由此可以看出,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并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进行了为期1周的治疗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调查中,共分为四个评价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观察组全部105例患者,均参与了满意度调查,有99名患者表示“非常满意”、3名患者表示“满意”,其余3名患者表示“一般”,没有患者表示“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的105例患者,也全部参与了满意度调查,有67名患者表示“非常满意”、13名患者表示“满意”,有2名患者表示“一般”,其余23名患者表示“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19%。由此可以看出,应用了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患者给出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得到的最终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工作方法,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并且提升医疗护理的工作效果,优化患者的手术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现代化医疗科学技术手段持续发展提升的过程中,麻醉计数的不断引入,与内镜治疗工作手段相互结合,对于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来说,产生了巨大且积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中,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从心理评估、生理评估以及患者所处的护理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有效地评估与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积极地进行消化内科临床治疗。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内科患者来说,消化内科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受到治疗手段和治疗手术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要针对每一名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具体要求,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方法。借助更加全面与完善的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方法,可以充分地提升患者对于治疗工作方法与护理工作手段的满意度,避免手术和护理工作中,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不良事件。利用规范化围术期的管理工作方法,可以确保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化对接。对后续治疗和术后恢复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发挥出团队精神,可以在不同护理工作环节中,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各班护理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主动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指导。

综上所述,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环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评分水平更高,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微创治疗消化内科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体会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