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效度,让学生成为有素养的语文人

2019-04-26华锡民

教育界·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效度语文课堂文本

华锡民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堂形式热热闹闹,但透过课堂本真反思,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为此,作者认为,唯有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地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堂的效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文章从文本解读、关注生成、重视语用、有效评价等四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提高课堂效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教学力;效度;课堂

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许多教师都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標准的理解和领悟的参差与偏差,课堂虽呈现着一派“热闹”“自由”“活跃”等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透过课堂,我们本真反思,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地。拥有效度的语文课堂,并不在于表面的“浮华”,而是在于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语文实践中是否获得语文情感的涵养、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方法的把握、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品格的砥砺,从而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以学定教,因生施教。

因此,课堂效度的提升与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教学力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围绕教师教学力来谈谈提高语文课堂效度方面的一些浅显思考与实践。

一、文本解读,定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基点

语文教学要提升品质,达成效度,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可见一斑,教师应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明确目标定位,体悟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本的重难点,找准语言文字的生长点,构建实在的语用场,精耕语言文字,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例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一课,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文中的句子“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句话,对学生而言理解是有难度的,为此,我事先搜集以前课文中有关写梅的语言材料,通过发现,让学生感受作家们是如何去抓住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

吴伯箫《早》(第12册)中的梅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调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梅的清香纯净与鲁迅的高洁是何等的相似。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展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展现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墨梅表现了诗人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

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斗雪傲霜,美丽像雪一样洁白,香味清雅不俗。

这样把风格迥异的梅花串起来,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既完成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了写作要避免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毛病。

文本解读能力彰显着语文教师的专业功底、文化底蕴与教育智慧。教师文本解读,应准确把握文本中的教学原点,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进行适度的筛选提炼,加工重组,从而确定出适合于课堂教学,适用于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教学内容,探寻能激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最佳切入口,以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保证阅读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关注生成,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灵性

叶澜教授说过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它告诉我们: 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捕捉生成资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进行引导,从而有效地推进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讲到古埃及人用砌斜坡的方式来造金字塔时,一位学生补充说在《百科全书》上看到了另一种“化零为整”造金字塔的方法。教者在赞扬学生知识面广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问道:“这位同学说了一种方法,我们语文书上也介绍了一种,究竟哪种对呢?”学生开始讨论,得出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个谜,无论哪种方法都只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测而已。教者又问道:“对于猜测,无法确定的事情,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表明的?”学生很快从书中找到了“据说”一词。于是教者便加以小结:“据说”一词足见作者写作是多么严谨,用词是多么准确,从本文我们可以发现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不可含糊。

我们在处理这些生成时,要及时捕捉,巧妙利用,将其转成“生长点”,生长出说明文用语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基点”,为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打下基础。要巧妙地利用生成资源,将它们的价值发挥,让课堂进入佳境。正如叶澜教授说的“突出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同时也就突出了教育过程的生命性”。

当然,精彩的生成离不开教师有效的预设,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要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三、重视语用,回归语文阅读的清新本色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语文课堂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练兵场,是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语感、正确运用语言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把语言训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用训练可聚焦单个文本,找寻文本适切的训练点,挖掘空白点,发现冲突点,关注拓展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引导学生模仿“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这样的句式,说说写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学完课文,可引导学生写“儿子给高尔基写回信”,进一步加深文本理解,同时培养写作能力。再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可拓展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以声写春——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雨写春——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色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语用訓练也应关注单元整体。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前三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都是写人的文章,均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教学时,我围绕问题“写人的文章是怎么写的”来展开,让学生明白是通过事例来写人的,进而提出“事例怎么写”,让学生习得“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事方法,在品悟人物情感品质的同时,学生也习得写人作文的写作密码。

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因此,重视语用,无疑考验着语文教师以生为本,以文为托,以学定教的教学把握运用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关注教材文本,关注语言文字,恰如其分地积累、拓展、迁移,才能真正做到文意共融,文意兼得。

四、有效评价,点亮学生发展的心灵明灯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教师要把激励赏识、评中导学作为课堂评价的基本策略。

实践中,我注重评价目标的定位:激发学趣,树立自信,习得方法。让教师的评价成为助燃剂,使学生学有所获。如“你的朗读声情并茂,真动听”“阅读中你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这种阅读方法真好!”“你善于抓住关键字眼概括小标题,好!” “你是文章主人公的知音,你这种角色体验的学习方法太棒了!”又如我在教学成语“名山胜水”时,问:“谁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起来交流一下?”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名山胜水。洞庭湖中的君山就是一座名山,八百里洞庭湖水就是胜水。”小孩子滔滔不绝地描述着美好的意境。他的发言获得同学们的掌声,我让学生说为什么要送掌声与他,然后再评价:“能联系我们刚学过的古诗来解释这个成语,做到了学以致用,真了不起!”多元评价与导向评价的结合使学生习得方法,有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实践探索中,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厚理论素养,夯实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学力,让教学力真正成为课堂效度的助推器,让追寻效度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有素养的语文人。

猜你喜欢

效度语文课堂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