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提升学习实效的“妙方”

2019-04-26曾维兰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妙方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的策略,即通过优化学习导入,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学习;通过细化课堂新授创设适宜的情境、精致的动画、合适的操作等活动,让学习趣味横生;通过精心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更具智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激趣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3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兴趣是推动学生深入探求数学知识与获取数学能力的强劲动力来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投入才会主动,思维的活性才会增强,创新意识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契机,灵活设疑激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从而助力有效学习,助推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激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优化学习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端不仅能给人一种愉悦感,更给人一种动力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酝酿每一节课的开始部分,通过适宜的情境、精彩的导入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一种好奇,形成一种渴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爱上数学,促使数学活动更富活力,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有趣、有味。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大部分是基于其既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生活感悟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巧妙地设置学习、思考、探索等层面的悬念,并以此推动学习竞争的深入,诱使学习思考的深入,进而让学生在困惑中生成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使得学习充满活力,使得数学教学充满生机。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设计了11×11、23×11、38×11、75×11等10道题目,开展师生比速度、比正确率的竞赛活动。“时间2分钟,比赛开始!”学生立即投入计算之中,而老师则悠闲地等待最后的一点时间。“时间到,停止计算,汇报一下自己做了多少题?猜猜老师做了多少题?”汇报自己做的,猜想老师做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用1分钟的时间做完了10道题目,你们信吗?”“不信!您肯定是上课前就算出结果了。”“那你们报题目,老师现场口答总可以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的算式,老师立即给出答案……竞赛活动在进行着,学生的嘀咕声再起:“肯定有巧妙的方法!”“有什么奇妙的算法呢?”……“是啊!想不想学习隐藏在其中的好方法啊?那就在小组中先研究这些算式的特征吧!”利用比赛的情境,营造学习的氛围,悬念的出现,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进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主动性。

(二)指导观察,引发兴趣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观察为基础的数学学习是很单薄的,也没有多少动力支撑的。所以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教材的特点,灵活地设计观察思考、观察交流、观察争辩等系列活动,用观察的体验打破学习的僵局,开启思维的新篇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勃勃生机。

在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练习教学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介绍自己看过或自己熟悉的圆柱体状的实物、包装盒等,通过具体实物的比划,进一步分析出这些圆柱体的底面、侧面等构成,加深对圆柱体表面构成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辨析刚才的汇报,并通过给圆柱体贴面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底面、侧面、表面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构建圆柱体表面的知识结构。第三,进一步深化上述的学习。通过给圆柱体木块贴彩纸的方式,指导学生辨析圆柱的表面构成的主要情形,即2个底面,1个侧面;1个底面,1个侧面;只有1个侧面,无底面等。同时,还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刚才的分析,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构成是一样的?”问题会诱使学生联想观察成果:只有1个侧面的,像水管、通风管等,它们是没有底面的;只有1个底面和1个侧面的,通常称之为无盖的,如圆柱状水池、无盖的水桶等;3个面都有的……观察结果为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体的表面提供了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推进,更为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生发学习新思考提供了厚实的经验储备,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洋溢着智慧。

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元的,比如故事开篇、问题情境等,这些方式的取舍,都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的编排、知识的特点、地域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等科学预设,精准调控。只有这样,数学课堂的导入才会更加贴近教学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实现有效学习的形成以及高效课堂的打造。

二、细化课堂新授“激趣”

如果能让兴趣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课堂的质态是美满的,学生的学习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从而使知识学习始终充满诱惑力,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实验活动,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圆锥容器,3个圆柱容器(1个与圆锥等底等高,1個是等底不等高,1个是等高不等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量取大米的实验,用圆锥盛满大米倒入自己确定的圆柱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接着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思考?有的说“我量取3次正好倒满”,有的说“我量取3次,还不够”,有的说“我量取3次,发现大米多了”。教师追问:“我们都在做同一个实验,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现象呢?你想过其中可能隐藏的奥秘吗?”

实验本身就充满吸引力,而呈现出的不同实验结论更让学习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无形中也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疑惑中主动地思考、合作。特别是学生汇报后的追问,给原本热闹的课堂又加了一把火,也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中充满了“火药味”,也洋溢着智慧的气息。在问题的引领下,在学生的深入探究中,他们最终获得了实验的根本,三组不同类的实验中等底等高的容器刚好是3倍关系,使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中得以凸显,也使概念在比较中获得升华。活动和探讨充分挖掘了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也激活了深入探究的思维。

三、精心设计练习“激趣”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形成运用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想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在预设训练题时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设计一些趣味性浓、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的习题,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去练习,从而使数学训练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种趣事,一种快乐的体验。

在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来编排练习。“老师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则故事:卡林农场主临终前,拟写了一份遗嘱,把主要的财产,19头奶牛分给3个儿子,大儿子分得奶牛总数的[12],二儿子分得奶牛总数的[14],三儿子分得奶牛总数的[15]。分割财产的过程不得杀死奶牛。你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吗?”利用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比的应用,这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尽管有部分学生知道故事中的后续情节,能够解决分配财产的问题,但它不属于“比的应用”,所以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经过细致地研究和缜密地思考,学生感悟到:如果把[12]、[14]、[15]三个分数通分,就可以得出三人的分配比为10∶5∶4,这样习题就回归到基本的模式,问题迎刃而解。

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新奇有趣的内容,会使学生兴奋地投入到研学之中,他们会以愉快的心情、奔放的思维参与学习探究。所以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训练题,不只是用来巩固知识,促进技能形成,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熏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有趣,从而爱上学习。当然,设计数学练习不能只为情境而情境,要切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真实学情,精细设计,科学统筹,达到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状态。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做到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使知识的重点、疑点、难点、关键点等都在练习中得到体现,获得突破,促使思維得到发展,认知得到有序构建,也使学生在学会解题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灵活学习评价“激趣”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要抓住时机,恰当地给学生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根本体现。数学材料本身因其知识特点等因素的制约,其感情色彩较少,故较难以知识本身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高语言艺术、丰富体态语言、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灵活地引入评价机制,让课堂充盈着情感味,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使学生乐学而不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评价策略,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评价网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如发现学生的一题多解,就鼓励说:“你真的很爱动脑筋,这么巧妙的方法都能想出来,很了不起!”“你的思路很有新意,好好坚持,一定会更有成效的!”“你的想法很棒,如果再细心点,解题就会轻松得多。”……这是一份尊重,一份期盼,更是对学生的激励与鞭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会从内心上认同教师的教学,欣赏教师的教学,也会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思考。善用评价杠杆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探索过程中更加主动,富有活力,也会让课堂趣味横生。

总之,数学教师能把“激趣”当成自己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去运筹,那么数学教学必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也会使数学课堂更加有声有色,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激起学生对求知的兴趣,使数学学习具有浓郁的生命气息。

作者简介:曾维兰(1974—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妙方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敦煌医学美容妙方
开心一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儿盗汗有妙方
催眠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