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发展应用

2019-04-26赵子墨王嘉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态雕塑形式

赵子墨 王嘉琪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对公共艺术的探索与深入,新技术、新媒体下的当代公共艺术不再以静态和单一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动态雕塑就是继此背景下产生的,现已成为西方现代雕塑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不同于传统既定的静态形式雕塑,动态雕塑在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加强调作品的公众参与性。本文试图从动态雕塑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现状三个方面展开,浅析动态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动态雕塑;城市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27-01

一、动态雕塑

动态雕塑(Kinetic Sculpture),又称活动雕塑,是动态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运动为动态雕塑的基本要素,作品利用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的效果。动态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自1913年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在雕塑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手法。动态雕塑的创作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使用现代艺术概念、现代技术和媒介重新诠释和发展传统的雕塑创作。

“能动性”为动态雕塑最重要的特征属性,艺术家借助自然能源、精密的金属加工技术及声光电技术赋予作品能动性。独特的动态化视觉呈现效果使其出离传统的固态结构,作品被赋予了生命力,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地变化与转换。

二、动态雕塑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雕塑艺术的历史可以视为是新的材料、工具、技术发展应用的历史。动态雕塑是一门交叉学科,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双向互动性。艺术启发了科学,科学同样也在创造着艺术。动态雕塑的发展是对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回响,以探索视觉的动态特征为旨,同时宣扬具有时代感的机械美学。

西方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是动态艺术的先驱。杜尚曾告诉他的朋友,他于1913年在厨房的凳子上放了一个自行车轮,观察轮子的旋转。彼时的杜尚已经发现了一个在雕塑史上从未涉及到的新形式,即能够活动的雕塑。1932年,杜尚为这一新形式的艺术命名为动态艺术。1920年,纳姆·加博设计了第一件用马达作为动力的雕塑,名为“驻波(standing Waves)”。同年,加博在发表的《写实主义宣言(Realistic Manifesto)》中宣称“动态的节奏是我们感知真实时间的基本形式”,在动态的艺术形式中导入时间的要素,以体验三维空间之外的另一种感受。

20世纪初为动态雕塑发展的滥觞期。这一时期不论是从立体主义还是未来主义中,还是其后俄罗斯的先锋雕塑和包豪斯的艺术实验中都可觅寻动态雕塑早期发展的踪影。尤其以毕加索、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对其而言,在这一阶段不论是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对“动态”的追求不再以纯粹的视觉再现为题,而是涉及源于工业社会所构筑的深层文化理想,其目的之一是要呈现当代工业社会的视觉体验,如动态、解离、重构、多维空间的艺术语言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动态艺术实验,莫霍利·纳吉就主张以能量间的关系取代传统艺术观中形体间的关系,以力的动态结构系统为手段,使空间活动起来。

20世纪40年代,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再一次拓新了动态雕塑的风格边界。考尔德是上世纪西方构成雕塑发展的重要革新者之一,他的动态雕塑作品不是简单的进行机械化运作,而是充满了自由的艺术生机。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作品由金属丝和几何片状体构成,作品配合以手动、风动、机动、悬吊等形式,面块、色彩不断产生变化,制造出盘旋的具有漂浮感的完美平衡的视觉形象。随着雕塑作品的运动,时间也在悄然流逝,引发了人们诗意的联想。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被称为动态雕塑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更多的艺术家开始了动态雕塑的创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让·丁格利、乔治·里奇、雅各布·阿加姆、爱德华·别舒特茨基和阿瑟·甘森等人。事实上直到50年代后期,动态雕塑才正式被艺术界认可并进入现代公共环境空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雕塑艺术家对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动态雕塑的形态边界。这一时期的动态雕塑力图结合建筑与装置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进入公共空间为旨,寻求作品与所在环境之间的互生关系,通过临场的感官体验唤起受众在所处环境下的艺术谛视。

三、动态雕塑的发展现状

动态雕塑起源并发展于西方,现今己成为西方当代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动态雕塑的发展与世界相较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可预言其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现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飞速,新的技术在促进旧有艺术理想实现的同时,带来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段。动态雕塑的发展必将紧跟时代潮流,为公众开辟新的艺术和技术视野。动态雕塑的发展同时是一种人文需求。艺术对于美的演绎日新月异,大众的审美观念也随之转变,己不再满足于传统静态雕塑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动态雕塑兼具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作品利用新的媒体、媒介拓展了艺术的公共性,在富于藝术性需要的同时又极大的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体验,强调公共参与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根本所在,为公众呈现出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景象。

猜你喜欢

动态雕塑形式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写实雕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