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9-04-26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智慧因子

张 婷, 郑 谦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农业作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能够提供原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1]。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农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农业改革,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农业生产技术更新迭代的方式,能加深农业信息化的深度,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农产品需求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但就目前智慧农业实施效果来看,其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研究影响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加快“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智慧农业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对智慧农业的研究比较深入,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智慧农业在国外发展方面长期领先,拥有丰富的经验,利用“5S”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的精细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智慧农业发展的质量[2]。物联网技术是农业现代化成熟的标志,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为智慧农业提供发展的承载平台[3]。二是智慧农业能推动农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智慧产业”是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农业技术的升级和设备自动化的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智能化发展[4]。智慧农业通过推动信息在市场中有效传递,提高农业信息的价值[5-6]。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构建农业新要素发展框架,促进农业转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7]。但智慧农业的运用存在缺陷,发展智慧农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8]。

国内学者则将主要视角放在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和阶段判断上。一是对智慧农业等概念进行定义。智慧农业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9]。二是分析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的发展阶段。智慧农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我国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业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国内智慧农业仍处于成长阶段[10]。三是阐述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智慧农业能连接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11]。智慧农业能够实现农业无缝衔接,集成数据信息的系统[12]。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13]。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虽处在初级阶段,需通过创新破解发展瓶颈[14]。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研究中多注重发展意义论述和技术应用层面的探讨,而对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缺乏系统分析。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技术层面,也涉及其他多个因素影响。因此,在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应用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系统梳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寻找影响因子。本研究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走访调研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提取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这对于系统地构建智慧农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政府农业信息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实证分析研究

2.1 指标体系构建

2.1.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整个安徽省(市、县)为观测对象,对影响其智慧农业发展的因子进行测评。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Fisher在1904年初次提出的,广泛应用于复杂变量群中共性因子的提取分析中。马中杰等运用因子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研究现状[15],贾铖等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16],苗睿借助因子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17]。因子分析方法能依据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通过提取公共因子,将相关性较高的研究变量进行聚类,从而达到简化研究变量群,提炼核心影响因素的作用。

2.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鉴于智慧农业体系的复杂性,在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的实际需求,指标选取应充分考虑下列原则:一是全面性。评价体系包含的指标既要有宏观方面指标,也应当有微观方面的指标,充分的将微观与宏观综合起来,能更有效提高指标的质量水平。二是数据可获取性。数据是研究的基础,没有数据作为依撑将不能对影响智慧农业发展因素进行研究。三是科学性。指标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应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要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四是可行性。指标选择要能体现出数据可取性,保证这些数据真实有效。鉴于以上指标的选取原则,根据学者前期关于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安徽省13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区的调查分析,本文初步构建了19个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

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通过对安徽省智慧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二是对农业相关部门进行网上咨询和走访的形式获取。首先发放20 份问卷进行预调研,并进行问卷修改,形成最终问卷。正式发放380 份调查问卷,收回375 份,回收率98%,剔除15 份无效问卷,共有360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4%。样本描述性分析如表2所示。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尺度(非常同意=5,同意=4,一般=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来衡量,采用正面提问法,获取被调查者对每一种因素对智慧农业发展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并以此评分。

表2 样本描述性分析

2.1.3 数据处理 为了方便不同单位或级别的指标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需要对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本文选择的是Z-score法,也称Z分数法,它是一个拥有相同单位的量数值,测量单位差异不会影响它数值的变化。所以借助Z分数法可以解决因数据的单位不同而造成的研究误差。

2.2 因子分析

2.2.1 相关分析 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进行数据的相关分析,通常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进行相关分析。KMO统计量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变量间净相关系数值展开,其值一般介于区间[0, 1]之间,且越接近1表示变量间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的阈值为0.5,数值小于0.5时说明该类指标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体检验主要用来判断显著性概率的大小。若sig值小于0.05,即拒绝原假设,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对各变量做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18]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KMO 和Bartlett的检验

由表3可知,样本的KMO值是0.652,且sig<0.05。综上可知,该样本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2.2.2 因子提取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值得到表4。由表4可知,前6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3.805%、13.765%、13.464%、11.113%、9.709%、8.737%。经过旋转后,对总方差累积贡献率达70.594%,基本覆盖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将这6 个因子变量代替原来的19个变量,因此,提取6个主成分,即F1、F2、F3、F4、F5、F6。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项主成分的具体指标,通过旋转因子载荷得到表5。

表5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2.2.3 因子解释 从表5中可以看出,教育水平、智慧农业专业知识技能这两个指标在公因子F1上有较大的载荷,智慧农业专业技能和教育水平都涉及知识,知识与教育有关,因此命名为教育因子。操作网络通讯工具、智慧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智慧农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这四个指标在公因子F2上有较大的载荷,工具和技术都离不开人员的推广,因此命名为推广因子。上网设施、智慧农业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智慧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装备这三个指标在公因子F3上有较大的载荷,设施、机械装备和技术装备都属于基础设施,因此命名为基础设施因子。智慧农业信息化基础知识、智慧农业生产专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智慧农业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融合这四个指标在公因子F4上有较大的载荷,专业人才能够传播专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促进智慧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因此命名为人才因子。智慧农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专业农业信息数据库、智慧农业对农产品经营管理、智慧农业信息培训及普及活动这四个指标在公因子F5上有较大的载荷,对智慧农业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有助于规范数据库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的管理,推动智慧农业信息培训及普及活动,提高农业经营者的信息化意识,因此命名为法规政策因子。智慧农业相关的网站和农业服务热线,智慧农业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这两个指标在公因子F6上有较大的载荷,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将加深智慧农业网站和热线的推广力度,智慧农业相关的网站和农业服务热线完善智慧农业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因此命名为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子。

2.2.4 因子得分 通过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表6。

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综上可知,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实施度的因素按照贡献率大小排名分别重新命名为:教育因子、推广因子、基础设施因子、人才因子、法规政策因子、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子。其中,教育因子对智慧农业经济的实施影响最为重要;推广因子、基础设施因子、人才因子对智慧农业经济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地位;而法规政策因子、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子的影响力相对而言被认为次重要。

3.1.1 教育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六个因素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教育因子,教育能够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使接受者有较好的文化素质教养,能够提高其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教育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今后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1.2 推广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因素中,排名第二位是推广因子,智慧农业专业的推广人员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能够迅速把握住智慧农业在发展推广方面存在的不足,给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智慧农业的推广指明方向,提高智慧农业在推广方面的效率,促进智慧农业持续有效发展。

3.1.3 基础设施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因素中,排名第三位是基础设施因子,发展智慧农业需要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拥有一定的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说明基础设施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将促进智慧农业的有效运行。

3.1.4 人才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因素中,排名第四位是人才因子,智慧农业专家拥有丰富科学素养,在农业领域里有重要贡献,对智慧农业发展拥有独特的见解;新型职业技术农民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是我国政府今后要培育的重点对象,是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的影响不可预期。

3.1.5 法规政策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因素中,排名第五位是法规政策因子,出台一项惠民的农业政策可以吸引广大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兴趣,激发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智慧农业发展的信心和热情,有效促进智慧农业工作的展开;颁布农业法规一方面可以使智慧农业发展有一个法律上准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和避免农业市场混乱的行为和局面,从整体上对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3.1.6 信息化服务体系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因素中,排名第六位是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子,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运用的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对农业的发展进行全方面追踪,如对天气做出预测,可方便农业生产经营者及时做好防御措施;如发放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2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因子对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有重要影响,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3.2.1 充分发挥教育支撑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新型农业主体的素质水平,培养和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使农业生产者亲切的感受到“互联网+农业”是创造致富的契机,增强农业生产者对智慧农业发展的信心。

3.2.2 积极进行技术推广 从质量上和数量上保证在人才推广上有充足建设资源,继续加强农业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整合,培养农业推广方面的全能型人才,从综合水平上真正做到促进智慧农业的深入发展。

3.2.3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主体的支持作用,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传输系统,促进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合理运行,促其逐步朝着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3.2.4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安徽省政府对省内农业经营者进行沟通和岗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家驻扎在安徽省建设智慧农业,提高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质量。

3.2.5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加强对智慧农业的规划,继续出台与智慧农业有关的法规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政策法规进行调整,把握住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智慧农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6 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推动智慧农业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管理精准化,提高农业服务的质量和综合效益水平,推动智慧农业产业的持久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安徽省智慧因子
成长相册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