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空间状态关系义词对比研究
2019-04-26南禹萌
南禹萌 冯 莉
(1.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一、总论
空间方位关系是一个表示存在的基本范畴,它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并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段来实现。崔希亮侧重于从类型学的视角着眼对语言中的空间方位关系进行考察[1]。他集中考察了包括汉、日、韩、泰和英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这其中涵盖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此外,他还从历时层面出发,考察了汉语空间方位表达的发展史,并从功能上对介词结构的前置和后置进行了解释[2]。阮氏丽娟尝试通过认知语言学、隐喻学及类型学等理论知识,来对比汉语和越语及汉英方位词,由此达到探究汉语方位词类型学特征的目的[3]。其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和“里外”等五组方位概念,并针对这几组概念在三种语言中的方位义、隐喻义进行了分类和解释,提出了汉、越、英三种语言中方位系统的框架结构。
前人研究的方位词一般都是以某个主体为中心,而不涉及其他事物,或者以其他事物作为参照物。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空间状态关系义词,即从空间关系开始,也会拓展延伸到其他语义域的这一类词。其共同特征是表明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包括时间上的、空间上的以及社会心理上的等多个方面的联系。
表示空间状态关系最典型的一组词是“相X”系列词,而前人对这类系列词的研究已经做的十分到位,这里不必再赘述。本文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前人尚未挖掘的“交叉类”以及“重叠类”空间状态关系词上,并打算从英汉两种语言着手进行对比。我们经过统计、筛选之后得出这样的词包含“交叉”“交错”“交织”“交集”“重叠”“重合”在内共6个。本文将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等词典中对这些词语的释义,来对上述词语进行详细的描写,希望由此来分析英汉空间状态词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共性和差异。
二、分类
上述6个词可以分为交叉类和重叠类两类,属于前者的有“交叉、交错、交集、交织”4个,属于后者的有“重叠”和“重合”。
(一)交叉类动词。
1.语义成分及功能用法。交叉,在《现汉》中的词性是动词,有三个含义:1.表示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可以用来描写事物的空间状态,如“公路和铁路交叉”;2.表示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可以用于描写事物的抽象状态,如“交叉学科”;3.表示间隔穿插,可用于描写动作、事件的状态、方式,例如“交叉作业”。交叉在句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用在名词前作定语,作定语通常不加“的”。英语中intersect和cross与交叉相对。intersect为动词,兼表及物、不及物,常用形式为被动态“be intersected by”(被分割的),或“intersect at”(在某处交叉)。cross作为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根,具备名、动、形多个词性及诸多含义,“交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义项,在词典中为“to pass across each other”;cross还有使动用法,意为“to put or place sth across or over sth else”。例句:
(1)The lines intersect at right angles.(线条垂直相交。)
(2)The roads cross just outside the town.(这些道路正好在城外交叉。)
cross 还有使动用法,意为to put or place sth across or over sth else,例如:
(3)Cross your arms/ legs.(交叉双臂/双腿。)
交错,在《现汉》中的词性也是动词,在句中用作谓语,或后加“的”用作定语,定义为交叉、错杂,可以用来描写事物的空间状态或抽象状态。例:
(4)管道运输线路交错,四通八达,十分便捷。(作谓语)
(5)这些巨石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作谓语中心)
(6)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错的关系,方音逐渐由分歧走向融合。(作定语)
交错英语中对应的interlace词性为动词,准确说是使动用法“使……交错”,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说法,词典释义“to twist things together over and under each other”,表示的是空间上的交错,用法是“interlace sth with sth”或加上“ing”变为动名词形式,用在名词前作定语。例如:interlacing branches(交错的枝条)。交错还可以用于表示抽象含义,英语中的对应词stagger有名、动、形多个词性,表示交错的、错开的,词典释义为“arranged in such a way that not everything happens at the same time”,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词表示的是时间上的交错、错开,例:stagger working hours(互相交错的工作时间)。
交集,在《现汉》中词性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前面能用“没”和“没有”来修饰,也可以作为定语中心,定义为(不同的感情、事物等)同时出现,如“百感交集”;或交叉、汇集,例如:
(7)他们的眼神始终没有交集。(作谓语中心)
(8)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之外,没有共同的交集。(作定语中心)
交集在词典中对应的英文词语是intersection,词性为名词,词典释义“a point or line common to lines or surfaces that intersect.”,例句:
(9)the intersection of a plane and a cone(平面和圆锥的交点)
(10)There is no intersection in the eyes.(眼神没有交集。)
交织,在《现汉》中的词性为动词,在句中常作谓语,含义为:1.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2.用不同品种或不同颜色的经纬线织,如“黑白交织”。例:
(11)各色的烟火在空中交织成美丽的图画。
(12)这种纤维用途广泛,可与棉、麻、丝交织。
交织在英文中对应interweave,词性为动词,词典释义为“to twist together two or more pieces of thread,wool and etc.”。Interweave 可以用于表示具体物体,如丝线、棉线之间的交织、编织;也可以用来表示内在非常紧密地联系、交织在一起的抽象含义,如复杂问题的交织、各种思绪的交织等。例如:
(13)The blue fabric was interwoven with red and gold thread.(蓝布中交织着红色和金色的线。)
(14)The problems are inextricably interwoven.(各种问题盘根错节。)
2.词汇化的异同。上述6个词语及他们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之间有同有异,以下我们根据前文的描写情况,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着眼,具体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主语的成分、与介词搭配情况、语义特征、使用频率、适用范围几个方面对上述词语间的差异做出了总结,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词性 句中充当成分主语的成 语义特征使用频率适用范围/对象交叉 动词 谓语/定语与介词(词组)搭配在一起/于具体/抽象社会生活/数学领域等Inters ect 动词 谓语分物 物With 抽象 数学领域Cross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定语 人/物Over 具体 日常生活交错 动词 谓语/定语 在一起/于具体/抽象思想情感/空间状态Interla ce谓语/定语(+ing)With 具体 空间状态Stagge r动词(使动)名词/动词/形容词谓语/定语 × 抽象 时间物物物物物高低高高高低高低高 低交织 动词 谓语/定语 在一起/于具体/抽象丝线/问题等Inter weave 动词 谓语With 具体/抽象交集 动词 谓语/定语/定语中心 人/物 × 具体/抽象Inters ection 名词 主语/宾语/定语中心 物Of 具体/抽象丝线/思绪等数学/日常生活(枪弹/眼神)等数学(数字)/社会心理(道路)等
具体解释一下“交集”和intersection的异同。“交集”可以用来描写具体事物之间的交集(如线条间的交点),或用来描写无实质的事物(如眼神的交集),还可用于抽象的社会心理层面(如指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描绘人的感情)。这两个原本用于数学领域的词,现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层面,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重叠类动词。
1.语义成分。重叠,在《现汉》中的有两个词性,一个词性是动词,意为(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例如“山峦重叠”;另一个词性是名词,指语言学上接连反复某一构词成分或一个词的语法方式,用于构词和构形。例如:“哥哥、星星”是构词重叠;“人人、看看、认认真真、条条”等是构形重叠,用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对应的英语词overlap 也有动、名两个词性,动词用法较名词更为常见,且名词overlap表示在兴趣、财富、时间等方面有重合的部分,这些含义在汉语中不用“重叠”表示。例:
(15)A fish’s scales overlap each other.(鱼鳞一片片上下重叠。)
重合,在《现汉》中词性为动词,可在句中多用作谓语和定语,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重合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是coincide,动词词性,释义有三:1.指(物品或地方)位置重合、重叠,这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说法;2.指(想法、意见)相符或极为类似;3.指(两件或更多的事情)同时发生。这里只有释义1用“重合”表示,另外两个释义在汉语中由其他词表示。例句如下:
(16)At this point the two paths coincide briefly.(两条小路在这个地方重合到了一起。)
2.词汇化的异同。重叠和overlap这两个词语、四个词性的语义特征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可以做出如下归纳:
比较项目词性重叠动词Overlap动词 名词重合动词Coincide动词谓语 谓语句中充当成分谓语/定语名词主语/宾语/定语中主语/定语中心谓语/定语With常见搭配语义特征在一起/于具体/抽象心× 抽象With具体/抽象between/of具体 具体适用范围/对象多领域 语言学 多领域 计量、统物品、位置/时间、品质、性格使用频率 高 低 高计 低在一起具体物品、位置/时间、意见想法高 高
具体注意一下重叠(动)和overlap(动),二者兼表具体含义和抽象含义,均可指具体物体的重叠或指时间等抽象概念的重叠,尤其后者在词典中详细写明四个义项:1.(物体)重叠;2.使…重叠;3.(时间上)重叠;4.(范围上)重叠。另外,重叠(名)和overlap(名)的语义特征差别较大,前者是语言学专有名词,后者用于表示重叠部分、重叠量和重叠时间。
三、词汇化共性和隐喻投射
词汇类型学上有一个相互动词的概念,而相互动词则是相互构式中的一种。相互构式是指含有一对双向、相反语义关系的构式[4],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迂回相互式,又称语法相互式;二是词汇相互式,即相互动词,二者的相同点是语义中均包含着一种双向、对立的语义关联。在蕴含及物性的事件中虽然往往有两个与事者,但总有一个与事者主动发出动作,另一个与事者被动接受,且这种关系在语义上也是不可逆的。语法相互式与词汇相互式二者的差别之处是:首先,从外在形式来看,语法相互式中往往通过“动词语义+相互标记(如each other)”来表达对称性语义;而相互动词中标志对称性语义的语义特征却包含在动词之中;其次,就语义表达来看,相互动词所表现的对称性事件均为不能再继续向下划分的原子事件[5]。
表达“相遇”的这类动词在类型学和词汇类型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我们认为本文所讨论的交叉类、重叠类动词就是从属于相遇动词的一个小类,它们符合相遇类动词的词汇化共性和区别特征。一方面,在英语和汉语中这类动词具有一些词汇化的共性:
1.在表达对称、及物、空间、社会/心理等方面有共词化的倾向,这些共性体现出来人类语言具有共同遵守的更深层的规律;Sweester的研究则表明许多本该应用于物理世界的概念经常会扩展到社会领域和心理领域之中[6]。Levinson的研究则是细致地描写了表现空间意义的词位,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具有了相同的向其他领域扩展的趋势[7]。这说明Sweester 所发现的隐喻扩展机制是语言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英语和汉语中,将表示空间意义上的相遇同表示社会意义及心理意义上的相遇使用相遇动词这同一个词位来表达。
2.两种语言在此语义域中词汇化的义素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均包含了“相遇、交叉、重合”等含义;
3.两种语言中处于此义域的动词都具有能使对称性质和及物性质实现共词化的词位。
另一方面,英语和汉语中相遇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的不同之处有:
1.一种语言中词语的多义性比其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或高或低,并不平衡;
2.英语中表示相遇类的相互动词在语义上基本都用于表示对称、多义,同时在形式上也更接近于零标记,但这类动词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大多为具有“相”、“交”等作为专门的对称性标记,许多词语都与类型学上对相互动词原型的定义相契合:只表示对称意义、形式上的不及物动词。表示“看见”同表示社会层面、空间层面的相遇与结识共词化,可能是不同语言中共有的现象或趋势。
结语
本文另辟蹊径从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空间方位状态的词入手进行研究,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前人尚未挖掘的“交叉类”“重叠类”空间方位状态词上,详细地介绍了这几个词语的语义成分及词汇化有何异同,并从英汉两种语言着手进行了对比。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这些词的最大差别仍体现在语义上,至于究竟是不同的语义特征影响了词汇化的结果还是词汇化的过程导致了不同语义特征的形成,或是两种动因兼而有之,但何者起主导作用我们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这里抛下一个疑问。本文的研究从空间关系开始,最终拓展到了其他语义域。这一类词,表面看是表明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关系可能通过隐喻机制投射到了其他语义域,包括时间、社会、心理在内的多个层面。本文算是对前人对方位词的研究进行了些微补充,希望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