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
2019-04-26王立娟杨东波
王立娟,黄 娇,马 旭,郝 爽,李 曼,杨东波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建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北京 101300)
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早产儿中的一种类型,一般多以出生体重为1000~1499 g的新生儿为主,并且该类型的胎儿胎龄处于37周以下,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1]。发育迟缓、体重不正常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期间护理质量的提升,使用鼻饲喂养极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是保证其自身营养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对患儿进行喂养的过程中,若存在着喂养体位不适当的问题,会影响患儿正常营养的补充,对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将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为此我院选取了64例早产儿进行了护理体位和护理方式相关内容的探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2018年12月选取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入院时间分为B组(n=34例)和A组(n=30例)。A组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18例和12例,出生胎龄28-34周,均值(31.25±2.82)周。另一组B组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21例和13例,胎龄27~34周,均值(31.12±3.41)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均显示为P>0.05。
纳入标准:(1)出生胎龄:27~34周、出生1 h内体质量:1.00~1.49 kg;(2)生后评分1、5、10 min Apgar评分>7分;(3)需鼻饲喂养且胃肠营养达到每次10ml以上;(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消化道畸形或皮肤损伤等疾病;(2)存在重度窒息、严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因病情需要采取有创呼吸机治疗患儿。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置于暖箱中以保证患儿体温的恒定,并进行常规性的各种治疗及护理。(1)严密监测: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每日早7时喂奶前用皮尺绕脐一周测量腹围并记录。(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经口置入胃管后给与鼻饲喂养采用间歇悬垂鼻饲喂养(重力喂养),喂养时采用注射器抽取患儿所需喂养奶量,同时连接胃管另一端缓慢注入奶液到胃,并且每3小时为患儿进行1次喂养,持续一周。采取不同体位护理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B组采用奶后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头偏向一侧(左右交替)。A组则采用奶后30分钟,取俯卧位,头部抬高15°,头偏向一侧(左右交替)。(3)体位舒适护理:患儿身体躯干自然蜷曲,卧于设有模拟子宫的“鸟巢”内,使之有边界感和安全感[7]。护理人员需利用全棉浴巾滚筒式对角卷曲,并用抗过敏胶布贴紧,围成以患儿左右肩宽度为短轴,以患儿枕骨-下肢长度为长轴制作一个形状为“鸟巢”的椭圆形圈。将新生儿的头肩部放置在浴巾接口处,中段采用浴巾围住患儿的下肢,使患儿身体中线呈屈曲状靠近四肢,保证舒适性。(4)体位护理:对奶后采用头高俯卧位的患儿要安排专职的护理人员护理,当发现体位不当时及时给与纠正,防止发生因俯卧位时面部向下垂直或接近垂直向下时而导致缺氧甚至窒息。并将俯卧位时受压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处放置软垫;每小时更换受压部位的软垫位置,并保持暖箱内床面的清洁平整柔软。(5)呼吸护理。观察呼吸深浅度、节律、记录有无周期性呼吸及无法正常呼吸是早产儿在恢复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患儿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若患儿出现了呼吸暂停的问题,需立即做好患儿体位的调整工作并开放气道、摩擦新生儿的背部刺激或者加压给氧等措施,从而通过这一措施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的呼吸,对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和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临床指标的比较以HR、RR为主。(2)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TcPO2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和分析。(3)对两组新生儿护理后并发症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腹胀、呕吐的比较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和%符号进行表示,用t和x2比较,以P<0.05体现二者之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HR、RR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HR比较(,次/min)
表1 两组HR比较(,次/min)
组别 0.5h 1.5h 2.5h A组(n=30) 148.2±12.6 147.2±11.9 147.1±12.6 B组(n=34) 151.8±11.8 150.6±12.7 149.8±12.1 T 1.18 1.10 0.87 P 0.24 0.28 0.39
表2 两组RR比较(次/min)
表2 两组RR比较(次/min)
组别 0.5h 1.5h 2.5h A组(n=30) 50.4±6.1 47.9±6.9 45.9±7.1 B组(n=34) 52.3±6.3 48.1±6.2 47.1±5.9 T 1.22 0.12 0.74 P 0.23 0.90 0.46
2.2 两组TcPO2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TcPO2比较(,%)
表3 两组TcPO2比较(,%)
组别 0.5h 1.5h 2.5h A组(n=30) 97.7±1.1 98.1±1.7 98.0±1.9 B组(n=34) 95.7±2.6 96.5±1.7 96.1±2.1 T 3.91 3.76 3.78 P 0.0002 0.0004 0.0004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 论
医护人员采取鼻饲方法帮助早产儿摄入足量的热量、水分和蛋白质,是促进新生儿营养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需采用合理的护理体位以及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以往护理人员在选取体位对新生儿进行鼻饲喂养期间,多以仰卧位为主,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但会因为早产儿胸壁柔软,胸部呼吸肌不发达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现呼吸受限[2-3]。而对早产儿实施俯卧位的姿势进行护理,有利于保障早产儿胸廓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肺的顺应性及潮气量。同时在体位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实施饮食护理及呼吸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营养水平,自身免疫功能[4]。
结合研究,在TcPO2指标和并发症问题的改善方面,对早产儿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护理的效果优于对早产儿采取仰卧位的体位进行护理的效果,表明,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期间取俯卧位,床头抬高倾斜15°,头偏向一侧的体位进行护理,俯卧位更有利于患儿胃部排空,由于重力的作用及床垫支持作用,导致腹压增大,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强胃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收缩,促进胃部排空作用,减少腹胀、呕吐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