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4-26杨雪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心内科病患人性化

杨雪珍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的加快,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与此同时,居民对医疗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治愈的角度上,同时对治疗过程中所给患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的合理消减也成为居民合理医疗诉求中的一部分。缩短治疗时长、缓解身体不适、获得心理慰藉等护理要求也较为广泛地出现[1]。当下,我国老龄化社会已全面开启,心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在心内科的医疗服务进程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被广泛地在科室得到使用。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其护理难度相对较高。同时,多数心内科手术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性层面多存有一定的质疑,导致其在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或焦虑等情况,不利于手术的实施和术后患者的康复[2]。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2018年起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中开始引入人性化护理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份,本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9~76岁,平均(52.1±1.4)岁;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以人性化护理方式和理念,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0~73岁,平均(54.3±1.6)岁。两组中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病患体征、医嘱执行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病程记录,并观察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各方面变化。

1.2.2 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在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有效增加人性化护理的手段。将人性化护理有效贯穿在心内科介入治疗病患的治疗始终。所增加的人性化护理的手段包括①人性化的护理健康教育。与老年心衰病患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认真聆听患者物质和心理诉求。同时要对介入式治疗的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将介入室治疗的优势、原理及围术期的注意事项详细地介绍给患者,从而有效地减小患者对手术的质疑和对术后康复的担心。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告知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及病发症的可能性,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对治疗的正确认知[3]。②人性化的护理心理干预站在专业视角上为心脏介入式治疗患者解答其关于疾病的一些问题,增进其战胜病患的信心,减轻中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当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波动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地给予其护理的心理干预。可让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听一听轻音乐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状态;可让患者与成功治疗的病友进行沟通,从而减少患者的术前的紧张和恐惧[4]。③人性化的体位干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24 h时手术感染的高发期,同时这一时段因手术部位、器械等原因导致患者的体位受限。医护人员应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体位干预,避免因其不良体位所导致的气喘、压迫等不适。④人性化的病房布置。在术中,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史的环境进行消毒,减灭手术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在术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地改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病房环境,保持屋内清洁,合理调节室温,营造绿色、和谐的疗养氛围。同时,要对病房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予以排除,避免发生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事件[5]。⑤人性化的术中护理。多数患者希望在术前能够得到主治医师和主管护理人员的术前探视,并对患者进行手术准备情况的简单介绍。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中应积极地满足患者的这一需求。并在术中展开术中陪护工作用亲切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进展情况告知患者。待患者治疗后及时地将手术的实施情况告知患者,并鼓励其早日康复。⑥人性化的家庭支撑。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亲情陪护,有利于缓冲突发疾患对病人的影响,减小对康复预期的担忧。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心脏的介入式治疗患者的年龄呈现出一定的下行趋势[6]。40~45岁的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这部分患者在正值中年,在治疗的同时背负起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这一情况在弱势群体中的效应会进一步的放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能够主导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教育患者家属良性的护理氛围对于患者治疗的积极意义。患者亲人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关爱和鼓励将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的调整与恢复。⑦人性化的康复指导,在治疗的后半段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运动方案。可在饭后一小时后进行,运动时间保持在10~30分钟,需注意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

1.3 评价标准与方法

1.3.1 生活质量评测

采用SCL-90评分表对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测分析。其中评分越低表明该项目的生活质量越高。

1.3.2 患者满意度评测

采用心内科介入式治疗护理的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前3 d对两组患者实施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评分(0~100评分,满意度越高分值越高,80分以下即为不满意)。

1.3.3 并发症、术后感染评测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介入式治疗后的尿潴留、拔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予以分析,以医护记录为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²检验。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研究组生活质量评测分析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护理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测中的躯体化(1.31±1.21)、抑郁(1.61±1.38)、焦虑(1.11±3.24)、恐惧(1.50±3.38)等评测指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躯体化(2.56±1.26)、抑郁(2.65±1.61)、焦虑(2.82±4.05)、恐惧(2.00±4.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其中对照组80~90分10人,90分~100分16人;研究组80~90分9人,90分~100分23人;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护理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9%)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人性化护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术后感染率情况分析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33例患者中,共感染0例,感染率为0%;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3例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3.3%,组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性化护理是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有效干预,以达成最优化的医疗服务环节,其应用效果和和临床价值将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病症对患者本身生理上的影响,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康复意愿,促进了其预后的自我管理[7]。在人性化护理中:合理中空气调节的改善,有效地降低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环境压力负担,使其功能受损状态下的呼吸更为自然和顺畅,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疼痛负担;心理护理的有效陪伴和干预,使病患再面对病症的牵连和反复时,可以有积极心态面对;人性化护理指导,使得病人在脱离医护后,获得较好的自我理疗能力。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一种小型的创伤性手术,心内科介入式治疗的患者在术中、术后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感染因素,在加上心内科患者本身的机体退化,导致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中,面临着较高的医院感染风险[8]。这一问题若未能得到很多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心内科的护理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此次研究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测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指标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8.6)少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3%);同时,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9%)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8.7%)。研究组的33例患者中,共感染1例,感染率为3.0%;对照组33例患者中,共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9.0%。这一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以实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出发点,整个护理过程紧紧围绕患者在诊疗期间的生理和需求所展开,通过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及家庭护理等层面的人性化干预在整体理疗和创造性服务进程中实现病患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地体现了护理模式中的人文主义精神[9-10]。在治疗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已初步显现,较高地达成了病患对疾病治愈诉求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这一护理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也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人性化护理理论进行植入的同时,需不断加大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配套培训,以保证护理服务的科学开展。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患人性化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