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9-04-26瞿海燕
瞿海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乳腺癌属于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其在女性癌症患病率中排名第一位,且呈现逐年升高和年轻化趋势,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确诊为乳腺癌对病人而言属于应激事件,对肿瘤的恐惧、对手术的压力,再加上形体上的不完整,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等,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极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和指导,以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1]。本文病例选择的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现将护理效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的是2015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依据是摸球法,各有40例病人。对照组的年龄在28~75岁间,年龄均值(48.5±6.3)岁;试验组的年龄在29~76岁间,年龄均值(49.3±6.2)岁。对比2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的差异,组间不明显(P>0.05),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即依据普外科的基础性护理开展即可。试验组需要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内容有:(1)由于术前患者会有严重的恐惧不安、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出现,会极大的影响手术效果,导致血压、心率波动,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效果等给予患者勇敢和病魔对抗的决心,加强疾病知识、手术知识的宣教指导,尽可能消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2)术后应将手术情况及时告诉患者,将有利的信息传达给患者,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加快病情康复速度;③对术后相关回复效果进行介绍,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情绪、行为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加强心理疏导和抚慰,邀请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教,增进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进行经验分享,促使其彼此间互相扶持和鼓励;④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家庭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创建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的评价工具为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时间点分别是入院时、术后6个月,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
1.4 统计学评析
数据的处理上用SPSS 22.0软件加以完成,计量资料进行描述时用(±s),行比较时用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与试验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上不显著(P>0.05);护理后行比较,试验组上述两项评分均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个量表的评分变化情况(±s)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个量表的评分变化情况(±s)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 31.47±3.62 26.13±3.11 33.68±3.46 27.35±2.66试验组(n=40) 32.15±4.22 24.07±3.23 32.59±4.20 24.13±3.32 t值 0.7735 2.9056 1.2668 4.7870 P值 0.4416 0.0048 0.2090 0.0000组别 SAS评分
3 讨 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患者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在34-50岁的人群中最易发病,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罹患乳腺癌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概率明显比其他恶性肿瘤高。乳腺癌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会破坏女性第二性器官的完整性,患者既要承受女性特征不完整的痛苦,还要面临着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痛苦,因此情绪障碍非常明显,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就是焦虑、抑郁。正因为如此,对于开展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需要在围术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3]。
心理干预主要借助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性、步骤性的心理活动,影响其心理问题或个性特点,促使其向预期目标进行转变。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性心理护理可让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改善和解决,同时缓解其负性情绪,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步伐[4]。本次研究结果为,试验组病人经过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于护理前、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上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围术期给予乳腺癌手术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可对其负性情绪进行明显解除和改善,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家人的理解、陪伴和支持,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严重程度,确保手术顺利开展,促进术后病情康复。
综合上述分析,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