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煤地下矿山职业病危害识别与防护

2019-04-25祝钲洋

健康大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护危害性

祝钲洋

【摘 要】我国非煤地下矿山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非煤地下矿山职业病危害的来源和危害性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地下矿山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煤地下矿山;职业病危害;危害性;防护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5-0019(2019)06--02

引言

非煤地下矿山井下开采具有作业场所分散、空间狭窄、空气不足、温度高、湿度大、矿尘多、多工种交叉作业等特点,生产过程和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保障非煤地下矿山生产的同时更需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加强卫生防护。

一、非煤地下矿山主要职业病危害及来源和危害

1、粉尘:主要集中在井下凿岩、爆破、井下装矿放矿作业过程。粉尘存在的主要场所:采掘工作面,转载点、装载及卸载点,巷道维修作业点,回风巷[1]。粉尘堵塞皮肤的毛囊、汗腺开口可以起粉刺、毛囊炎和脓皮病等,粉尘对呼吸道黏膜可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等。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2、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和由风管排气、漏气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存在噪声的主要场所:空压机泵房,凿岩工作面,井下运输巷道,爆破作业工作面,通风机房,局扇安装地点[1]。接触生产性噪声可影响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及免疫、消化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短时间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可以引起听觉适应现象,较长可引起听觉疲劳,如果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再次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导致永久性听阈位移。

3、有毒气体: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CO、NOx)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溶洞、采空区中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2]。有毒气体主要存在的场所: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封闭不良的密闭墙附近,采空区等[3]。低浓度的有毒气体可引起皮肤、呼吸和眼粘膜刺激;长期低浓度吸入则可噪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可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4、柴油机动车尾气:主要来源于井下装载机和运矿汽车的尾气排放。尾气中主要中包含气态、液态和固态污染物。尾气主要存在的场所为掘面、采面、机动车运输巷道及其他铲装、运输作业点。气态部分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会刺激喉、支气管和粘膜,引起咳嗽、气喘等症状;液态部分对皮肤和眼部粘膜有强烈的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皮肤瘙痒和结膜充血等症状;固态部分可深入人的肺部损伤肺内各种通道的自净作用。铲运机司机和矿车司机接触的可呼吸粉尘和柴油机排放微粒最多[4]。

5、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设备散热和尾气排放,由于井下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较差,热气无法及时排出,随时间推移热气大量集聚,形成了高温高湿环境,井下空气的相对湿度大多为80%~90%[5]。高温高湿主要存在于通风不良的机械作业点,如独头采面或掘面。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影响体温调控系统、水盐代谢平衡、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机能。

二、非煤地下矿山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粉尘防护:逐步改进与完善地下矿山洒水系统,以保障防尘效果最优化;湿式凿岩时,凿岩机的最小供水量,要满足凿岩除尘的要求;爆破后和装卸矿(岩)时,应进行喷雾洒水,凿岩、出碴前,应清洗工作面10m内的巷壁,进风道、人行道及运输巷道的岩壁,应每季至少清洗一次;配备防尘效率≥90.0%(KN90)的防尘面罩[6]。

2、噪声防护:选用轴流式低噪音设备,在局扇、空压机进、出气口安装消声器,通风机用隔音、消声材料设置值班室;为接触噪声人员配备防噪耳塞或耳罩,NRR和SNR值要能将噪声强度控制在85dB以下。减少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启、停,加强井下铲车、运矿车门窗的检修维护。

3、有毒气体防护:矿井通风方面:矿井采取机械通风、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正确布置局部通风机及风简,确保作业现场达到通风要求;加强通风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建立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通风效果的监测监控,实时对主扇开停状态和风速、风量的监控。个体防护方面:要配置足够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应立即撤离;入井人员配备防毒呼吸器和自救器并要求随身携带。安全管理方面:爆破后须先开动局部通风机将有毒有害气体排除,炮烟散尽,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才允许进入作业;定期进行反风试验及风量、风速、风质的检测。定期对风量、风质、风速等信息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将之作为重要技术资料加以保存[7]。

4、柴油机动车尾气防护:建立系统有效的通风系统;购置具有机内净化功能的绿色、低污染柴油动力系统的装载机;装载机柴油动力系统设置机外净化装置[8]。

5、不良气象条件防护:建立系统有效的通风系统,配备必要的移动通风装置;采取相应的工效学措施,如合理安排井下工人的休息时间,缩短工人在井下工作时间,建立合理的倒班制度,研制经济适用的高温防护用品和开发高温保健饮料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非煤地下矿山职业病危害相关问题,对其危害因素来源和危害进行分析研究,在防护措施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切实保障非煤地下矿山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对非煤地下矿山开采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石永国,傅忠清,郑敏.非煤地下矿山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现代矿业》,2009〔10〕:126-128

王军. 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主要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现代矿业》, 2010( 11) :113。

邱建萍,骆中友. 非煤地下矿山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消除.《矿业快报》,2008(2):48

张可能,谢凤琴.地下矿柴油机排放微粒接触测定.《世界采矿快报》,1992〔18〕:17

王文.桂祥友.矿井热害的产生与治理.《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第29卷第4期:33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

李诚.非煤矿山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东安全生产》,2017第299期:28-29。

岳福磊.井下装载机柴油机尾气危害及净化方法.《工程机械与维修》,2014第9期:165

猜你喜欢

防护危害性
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铜钱草危害性的研究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及防护探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苏俄(联)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内涵嬗变的“点”型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