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4-25王术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王术鹏

【摘 要】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特色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临床效果与疼痛情况好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中医特色治疗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特色方法;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97-01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使用手术治疗,帮助骨折快速愈合。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此病上有一定优势[1]。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缓解其经济压力,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为例,探讨分析中医特色治疗在其中的运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纳入研究各依据抽签法成立2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25例;实验组男(n=16),女(n=9),年龄为26-50岁,平均年龄为(36.22±3.51)岁;其中,尺骨骨折患者10例,胫骨骨折患者5例,其它患者10例。参照组男(n=15),女(n=10),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为(37.24±3.35)岁。其中,胫骨骨折11例,尺骨骨折8例,其它6例。本次研究,纳入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者;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本次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均在知情前提下,与医院签署了书面文件。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行西医治疗,使用传统钢板固定术,常规麻醉处理,解剖患者骨折位置,充分暴露并予以复位,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材料,固定后清洗伤口并缝合。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的发生。实验组行中医特色治疗,对于没有移位的骨折患者,可以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小夹板可以使用椴木、杉木等,其中,杉木小夹板运用的较多[2];若患者骨折移位,要采用中医正骨疗法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后,使用中药水剂外敷,然后再固定;外敷药物要每隔一天更换一次,依据患者情况调节固定夹板的松紧;若患者骨折恢复较好,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一周后经X线检查,确认恢复情况。治疗的同时,要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方中成分为黄芪、当归、川穹、赤芍、桃红等,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5个疗程(5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疼痛情况。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区间为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疗效标准:患者经治疗后,临床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正常,则为痊愈;患者骨折愈合一般,肢体功能不受影响,则为有效;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不理想,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SPSS19.0处理,计量用()表示,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从表1结果得知,实验组治疗效果要比参照组好,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表2显示,两组治疗前,疼痛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实验组更明显,统计学具有高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四肢的活动范围大,四肢骨折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大,患者骨折后,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加重病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将骨折创面愈合速度考虑其中[3],选择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法。患者骨折复位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傳统西医手术创伤性大,出血量大,术后不容易愈合,且容易产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石膏固定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会出现肢体肿胀,活动困难等症状。中医特色治疗可以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改善其缺点,帮助患者快速愈合,且不会发生肿胀情况。中医选用小夹板进行固定时,选择杉木材料,其重量轻,方便患者更换外敷药剂,减少并发症;加行汤剂治疗,可以内外兼治,方剂中的赤芍、当归等药物,可以消肿止痛,黄芪、桃红等可以活血益气,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4]。另外,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的优点,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被广大患者接受与认可。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使用中医特色治疗,与西医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效果更好,其总有效率高达92.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68.00%,优势比较明显;在疼痛情况方面,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虽然情况明显好转,但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只有(2.54±0.32)分,低于参照组的(5.55±0.64)分,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患者中,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可以加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强满莲.中医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实施价值观察[J].饮食保健,2018,5(2):174.

[2] 陈冰,李郑林.中医三七散外敷对早期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90-91.

[3] 康玉闻,金中华,陈玉梅等.中医舌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四肢骨折继发性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27-128.

[4] 徐明霞,雷盼.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四肢骨折83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159-160.

猜你喜欢

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0例临床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探讨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