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4-25徐高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徐高龙

【摘 要】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接受诊治的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腰椎左侧弯度、腰椎右侧弯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前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腰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临床效果肯定。

【关键词】 小针刀配合手法;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92-02

引言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主要是因为腰部突然遭受到一些不恰当的外力所导致。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腰损伤,就会使患者的相关组织,如腰部肌肉、筋膜、关节囊等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扭转,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撕裂。急性腰扭伤给患者带来了强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于某县中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8岁,平均(45.05±1.40)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44.91±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点按患者的肾俞等穴位,同时进行按揉,痛点处做定按法,手法要由轻到重;然后,患者取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臀部,反方向用力进行侧扳,听到响声为度;最后用拍打放松法,使患者的肌肉痉挛得到有效缓解。1次/d,7~10d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实施针刀治疗,患者俯卧在治疗台上,腹下垫一个垫枕,在其腰骶部查找敏感压痛点,并在棘间、棘旁进行定点,根据患者疼痛的范围、大小选择进针点,通常在4~8点。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采用中性水笔进行定位,取一次性3~4号小针刀进针,取肾俞、大肠俞、阿是和委中等穴位进行针刺,患者出现酸胀感觉后,留针5min。治疗后告知患者休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包括腰椎左侧弯度、腰椎右侧弯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前屈度,腰椎左侧弯度和右侧弯度的正常范围为20°~30°,腰椎后伸度为30°,腰椎前屈度为90°,对患者观察6h。(2)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已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试验组腰椎左侧弯度、腰椎右侧弯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前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腰扭伤在骨伤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在扭伤时,关节发生痉挛、嵌顿、移位,从而导致患者的脊柱失去了正常力学平衡,引起急性腰痛及功能障碍,如果未对该病进行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腰痛,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发事件,使急性腰扭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被动体位及肌肉痉挛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用一般的治疗很难达到快速见效的目的,患者相当痛苦。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进行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小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效矫正小关节的紊乱情况,清除关节功能障碍,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引起了患者和医院的重视。经过不断的研究,对患者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刀治疗,发挥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小针刀配合手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加强急性腰扭伤患者的局部组织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小针刀配合手法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腰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临床效果肯定。

参考文献

[1] 王春生,赵培良.浅谈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中医针刺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8):133.

[2] 殷玮玮.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9):73-74.

[3] 黄烈弥,张鼎.针刺运动疗法结合运动肌能贴贴扎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04):319-321.

[4] 柴杨,温胜科.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J].吉林中医药,2017,37(08):829-831.

[5] 杨东亮,梁鸿富.小针刀针刺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101-102.

[6] 孙欢,王堂虎,王冲,王维娜,从庆武,徐文联.小针刀结合局部封闭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5):709-710.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