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要点及效能评估
2019-04-25高亚红
高亚红
【摘 要】目的:评估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要点及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内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共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研究组应用车载呼吸机给氧,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①急救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不大(P>0.05),急救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统计显示,研究组0例死亡,1例并发症,对照组2例死亡,5例并发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车载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注意要点;效能评估
【中图分类号】R5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02
呼吸机是一种利用人工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改善呼吸功能,控制过渡通气,纠正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控制病情[1]。为了探讨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要点及效能,本文笔者选择8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内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共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42例病人中包括27例男性和15例女性,18-74岁,平均(44.79±5.61)岁。研究组42例病人中有男性25例和女性17例,19-78岁,平均年龄(45.25±6.28)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给氧治疗。
研究组应用车载呼吸机给氧,具体方法如下:(1)仪器与参数;①选择Uni-Vent745多功能便携式容量呼吸机(美国鹰牌);②工作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③检测参数,涉及有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峰值压力和分钟通气量等;④报警参数,包括气道压力上下报警、窒息报警、电源故障报警、气源报警以及呼吸比报警等。(2)方法:运转前,咨询院内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械,例如,吸引器、心电血氧监护仪以及简易呼吸器等,电池及车载电源供电、氧气瓶的气源充足,告知运转中存在的风险,家属同意后,方可转运。运转中,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和呼吸状况,调整呼吸机工作模式与参数,通过心电氧监护仪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和体温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急救前后的心率,同时,统计死亡病例和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值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 比较两组病人急救前后的心率
2.2 死亡和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0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比较发生率(0 vs 4.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4.813,P=0.028)。研究组1例并发症,对照组5例并发症,比较发生率(2.3% vs 11.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986,P=0.008)。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挽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延长病人生命时间,改善预后。院前急救中,关键在于迅速建立通气,保持呼吸顺畅,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2]。院前急救中,应用车载呼吸机辅助干预,可维持、改善病人通气状态,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氧输送,恢复呼吸作用,降低氧耗,维持呼吸机循环功能[3]。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急救后心率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高。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车载呼吸机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了解人机对抗的原因,并分析发生机制,防止出现人机对抗现象;②出诊人员需熟练掌握车载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事故;③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④出诊人员必须详细了解车载呼吸机的功能和参数,能够调试程序,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院前急救中,应该科学合理应用车载呼吸机,维持病人正常呼吸,方便入院后的诊治,为病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献
易朝科.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1):88-89.
李绪阳.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长途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3):61-62.
赵琰.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