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9-04-25常玉霞任国伟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素养

常玉霞 任国伟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宗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对个人的自主、全面、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小课题研究,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探索有效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但又不能仅停留于儿童的经验,要“引导学生有一种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我国台湾学者蔡清田认为,核心素养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特定的问题情境。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科基本知识来创设贴近生产生活的教学情境,探索实施“提出问题,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形成品格;拓展问题,明辨价值”的以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

以生物教学为例,教师应以问题为教学设计的灵魂,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从教师提出问题逐渐向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过渡,从简单的方案设计到付诸行动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将探究创新等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使提问更具实效性,应尽量避免提出记忆、判断类的问题,而多提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进行信息加工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物质循环”一课时,教师可播放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以及温室效应危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可提出问题,包括:生物与自然界是通过哪种气体进行交换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改变温室效应?《巴黎协定》跟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是成员国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品质,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这将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真正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改变并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二、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素养

科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结合实际的实验教学情况,可将学生的实验能力分为四个等级水平:一级水平需要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实验操作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步骤,写出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论;二级水平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在小组合作中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开展探究、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交流经验和问题,体现出创新精神;三级水平需要学生针对特定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生物学问题,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方案,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用科学术语汇报实验结果;四级水平需要学生基于现实生活提出有价值的生命科学问题,并能创造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将创意转化为有形的成果。

基于以上等级划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仿真实验、演示实验、生活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依据不同学情,选择恰当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从模仿教材实验、掌握基本方法开始,进而在特定问题情境中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模型建构、假设演绎等重要的科学方法,稳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以阅读式教学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认为,学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终身阅读者。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方面要通过专题培训,指导教师学习并掌握阅读式教学法,根据学情制订阅读课程教学评价等级标准,用行为动词界定学生的思维水平,由易到难地分成“找出、阐释”“分析、比较、理解”“评价、质疑、论证”三个等级,为开展多元评价提供依据,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明确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搜集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汇编“对话现代生物科技成果”课程纲要,有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限时阅读、略读、精读、任务阅读等方法,准确高效地从阅读材料中找出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并提出问题,增强信息加工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遗传与进化”部分的“基因工程及应用”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阅读《首个基因疗法获批,癌症治疗开新篇》一文,并提出阅读任务:什么是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涉及哪些生物学知识?请说出基因疗法的利与弊,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这样,通过对生物热点话题的阅读训练,再现了问题情境,实现了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分析、比较、阐释、评价、质疑、论证文章中的事实与观点”,发展了分析、理解、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以生物学史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发现往往是跨界研究的成果,对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培养独立思考、批判质疑、严谨求知的科学精神。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有关生物学史的资料,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发现、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生长素的发现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等例证的模拟中,让学生在研究科学发现的历史中,形成敢于质疑、执着探究的科学品质,掌握表达与倾听、探索与发现、假设与论证的科学探究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史学习的主要过程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史的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科学成果的影音资料、实物图片等历史资料;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发现跨学科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家的疑问,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提高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能力,领悟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義,从而养成坚持不懈、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

总之,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聚焦课堂主阵地,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构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本模式,总结教学微技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探究、价值判断”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