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19-04-25王志刚

文理导航 2019年12期

王志刚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具有教育的生命力,这种内部的动力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

关键词:调动学习欲望  创造学习机会  拓展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动”起来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具有教育的生命力,这种内部的动力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当这种欲望被打开,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为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获得成功的愿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教学《夕照》一课时,我运用彩色粉笔分别勾勒出夕阳照映下的屋顶和它逐渐西沉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耳目一新,又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兴趣倍增,兴趣促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自然的状态中展开。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鼓舞他们主动投入到新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一些好的表现、点滴进步,被表扬的学生劲头十足地“动”起来了,渴望得到表扬的同学也“动”起来了,课堂教学因学生“动”起来而显得有活力。

二、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学生“动”起来的能力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仅有学习的欲望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动”起来的能力,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提供充分的时间质疑问难

“学成于思,思成于疑。”低年级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比较弱,提出的问题多是因为对词语的不理解,还有就是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足而造成对文章的不理解,但是问题本身与课文内容关联不大。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问,我总是组织学生先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再启发引导其解决。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别的同学是怎样课前预习查字典,如何联系一定的环境理解课文语句的。如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起来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学习了方法,锻炼了“动”起来的能力。

(二)组织不拘形式的交流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时,有些认识、见解是模糊的、不透彻的,有时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就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让其“动”起来的助力和平台,以帮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思维清晰、语言准确。根据学习需要,我有时让学生同桌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以寻找到让思维“动”起来的切入点;有时分小组合作探究,以提供让每个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的机会。

三、多渠道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供“动”起来的平台

学生不仅要在课内“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方法在课外“动”起来。只有不断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语文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就要加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就要挖掘学生在大语文观下真正动用各种资源来学习的潜能。

(一)鼓励多途径地搜集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求之一就是“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以往,语文教学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性的作业是可有可无的,大多数学生总习惯等别人说现成的东西,自己懒得费神费力去找、去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积极主动发现并表扬那些认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材料的学生。比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为什么那样敬爱周总理,我布置了“走进周总理,查阅资料共享”的作业。对那些上网找资料、翻阅名人传记、询问父母、同学交流讨论的同学给予及时郑重地表扬,鼓励学生按要求参与到这样的动手实践中来。我也就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如何筛选、如何归纳整理等问题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动”起來的质量。

(二)奖励广泛的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高速的信息社会,他们既要吸纳前人的智慧,又要接受现代的文明。小学语文课文六年合计的阅读量才三、四百篇,自然不能满足学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怎么办呢?我就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奖励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慢慢地,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更乐于“动”起来去阅读课外读物了。学生行动起来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形成了。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多了,能力也提高了。

总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动”起来,切实锻炼好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