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2019-04-25韩历丽高丽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避孕措施性行为生殖

张 妍 韩历丽 高丽丽 张 月 沈 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100026)

青少年处于身心迅速发育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和成熟,产生性需求并具备生育能力。但由于生殖健康知识不足,社会责任感尚未健全,青少年往往会发生非意愿性行为、避孕方法不当、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导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生殖健康问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处在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行为易受各种观念的影响,且脱离了家庭的关心和约束,是易发生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重点关注。了解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生殖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试点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房山区和平谷区4个试点区实施。每个区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一所大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年龄15~24岁,未婚,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大学生。在每所大学大一至大四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问卷设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性与生殖健康相关行为情况。

1.2.2调查方法在现场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由调查员现场回收问卷。

1.2.3定义避孕措施不当:不采取避孕措施,或采用体外排精、安全期、紧急避孕等低效避孕措施。非意愿性行为:自己或对方不情愿发生性行为。多性伴:过去6个月内有>2个性伴侣。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92份,回收有效问卷1069份,有效回收率97.9%。其中男生占65.8%,女生占34.2%。调查对象年龄(19.7±1.4)岁(16~24岁)。生源地以城市居多,占62.5%,农村占37.5%。恋爱状况以无恋爱对象居多,占67.7%,恋爱未同居占29.2%、已同居占3.1%。

2.2 大学生性行为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141人表示有过性行为,占回答该问题人数的13.2%。有性行为的调查对象性行为特征和避孕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性行为和避孕状况

*其他包括说不清、保密等

2.3 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在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不当的比例年龄<18岁的大学生较高。女生发生非意愿首次性行为的比例高于男生。在近期性行为中,男生发生多性伴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见表2、表3。

表2 大学生不安全首次性行为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Fisher确切概率法

表3 大学生近期不安全性行为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Fisher确切概率法

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4和表5所示,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性行为时发生避孕措施不当的危险性高于年龄≥18岁者(OR=3.631,95%CI 1.600~8.240),女生发生非意愿首次性行为的危险性高于男生(OR=3.596, 95%CI 1.045~12.379)。近期性行为中,年龄较小的大学生发生避孕措施不当的风险高于年龄较大的大学生(OR=2.807,95%CI 1.146~6.879)。

表4 大学生不安全首次性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大学生近期不安全性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3.2%。杨银梅等[1]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 东部地区为16.4%,中部、西部地区为14.8%。本次调查低于上述国内平均水平。

本次调查的不安全性行为主要包括非意愿首次性行为、避孕措施不当以及多性伴。大学生非意愿首次性行为发生率(10.9%)高于上海市研究结果[2]。在首次性行为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均有近1/5的大学生选择体外排精、安全期或紧急避孕等低效避孕措施,低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高于既往研究结果[3]。采用低效避孕措施是导致意外妊娠的重要因素,且容易引起生殖道感染等问题。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够避免意外妊娠,而且能够预防性传播疾病。但本次调查中,首次性行为中避孕套使用率不足40%,最近一次性行为的避孕套使用率仅有61.6%。短效口服避孕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率仅有0.7%,低于既往同类研究结果[4]。首次性行为中,近1/3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对于首次性行为未避孕的原因,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无任何准备,没有避孕药具”,其他原因包括“认为没必要避孕”以及“不愿意使用避孕措施”等,反映了大学生对于避孕知识的缺乏和态度的草率。大学生多性伴行为发生率25.7%。虽然略低于以往研究结果[5],但该数据显示多性伴行为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低、女性是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性行为年龄偏小,出现避孕不当的危险性增高,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研究认为,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时的年龄低,由于处于心理、生理均不够成熟的时期,发生危险性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且不利于心理和生理的健康[7-8]。女性首次非意愿性行为的比例高于男性,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6]。研究显示,女大学生非意愿首次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迫于感情压力,其次为迫于暴力,反映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拒绝性要求的能力较低[9]。研究未发现大学生近期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性别、生源地和恋爱状况等差异,说明避孕措施不当和多性伴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未局限于具备某种特征的人群。研究认为,虽然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但由于大学生接受各种文化观念的途径多、速度快,个人伦理观建立的过程中易出现偏倚,造成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活跃,更易出现不安全性行为[10]。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较为敏感,现场调查有一定难度,故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配合程度较好的高校开展调查,研究人群的代表性有一定局限。另外,调查对象在回答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时有不愿回答或拒绝回答的现象,造成部分信息缺失。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通过多部门合作的途径,加强配合,扩大样本量,获得更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同时,在知情同意时强调对隐私的保护,减少调查对象作答时的顾虑。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非意愿性行为、避孕措施不当及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年龄较小的大学生及女大学生尤其应重点关注。高校应重视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帮助,减少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

猜你喜欢

避孕措施性行为生殖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的影响分析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
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术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