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油田:国企为国,在疆兴疆

2019-04-25刘宝增

中国石油石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援疆西北

○ 文/刘宝增

西北油田将为国家能源安全解忧,继续援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总目标。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聆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感到非常振奋。

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既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报告,又是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通过学习报告,我主要有几点感受。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去年,我国在油气进口方面花掉接近3000亿美元外汇,而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也只有35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21日做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均做出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部署,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取得了一批重要发现,为未来几年增储上产提供了资源基础。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长期致力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已经发现了两个十亿吨级大油气田,获得了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生产原油超1亿吨、天然气255亿立方米。2016年发现的顺北油气田累计提交三级石油地质储量2.7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167万吨,目前已建成年产原油70万吨生产能力,且油气田处于加快开发建设阶段。近期,西北油田在这里新发现了特深油气田(平均油藏埋深超7500米),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两次刷新了亚洲钻井新纪录。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两大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难题,开创了新疆工作新局面。

2018年,新疆又有53.7万人实现稳定脱贫,51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已降至6.5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作为在疆央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5年选派108名党员干部参加“访惠聚”驻村和精准扶贫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到2000万元以上。

教育扶贫。先后投入650万元援建了两所幼儿园,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教学环境,解决了620多名孩子的入学问题。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技术下乡,开办启航课堂,累计组织启航课堂584次,教育培训村民6万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农牧民科学种植的能力,增强了依靠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供图/中国石化

产业扶贫。在柯坪县先后成立“绿叶”果蔬合作社、“朝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饲草料专业合作社、育肥羊专业合作社、“亿佰家”蔬菜种植合作社等五个合作社,解决了庭院经济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不高、果蔬销售不畅、增收难的问题。同时,投资近100万元建设小微经济商圈,预计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年,促进11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就业扶贫。以油田需求为依托,引进武汉天鸣服饰公司在柯坪县开办兴科服饰,项目年产值1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20人,员工家庭年度增收近2万元。同时,积极协调阿拉尔市织袜厂在莎车县贫困村(第一书记所驻村)设立分厂,充分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预计一期建成后可解决200人就业。

市场扶贫。结合油田食堂需求,以每公斤羊肉高出市场价5元的价格将柯坪县的羊肉送到油田企业职工的餐桌上,年度羊肉销售额达500万元,促进农牧民增收35万元以上/年,顺利帮助217户贫困养殖户稳定脱贫。

目前,西北油田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柯坪县、莎车县的4个贫困村和8个深度贫困村(12个村共有住户4096户1.8万人,贫困户近2000户、贫困人口近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比99%,个别村庄的贫困发生率高达85%)已脱贫人口近850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至近8000元。

为新疆发展献言献策

规划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南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原油产量1220万吨/年(西北油田670万吨/年、塔里木油田55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283.5亿立方米/年(西北油田17.5亿立方米/年、塔里木油田266亿立方米/年)。目前仅有库车的塔河炼化(500万吨/年加工能力)、华锦化肥(用气5亿立方米/年)及塔里木石化等规模石油化工企业,不能充分消化塔里木盆地所产的油气资源。建议规划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助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惠及当地民生。

加大产业援疆工作力度。一是加大援疆企业“造血”扶持力度。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的建设,既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降低内地企业投资的各类市场准入门槛,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援疆。对于其他类产业援疆项目,先期可在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逐步培养援疆企业的当地生存能力,最终形成利润驱动投资而非“政策补贴”驱动投资。

二是统筹援疆力量提高援疆质量和水平。打破援疆省市之间行政壁垒,发挥援疆省市优势,实现联动效应,延伸新疆现有产业链,同时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新疆的受援地州更好地发展成为援疆省市的原料供应市场和援疆省市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三是结合当地实际实现就地就业。利用好当地劳动力,支持建设“农村产业社区”实现就地就业,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来疆建厂,打造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新型农村社区。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援疆西北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一座西北小城
援疆的夜晚
缠海鞭杆—西北棍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黔西北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