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在的馈赠

2019-04-24郭瑾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谷仓耶稣海子

郭瑾

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海 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诗人的代表,其诗歌侧重于生命冲动表达,同时不断为词语注入新意,他追求的是一种抒情体验式的写作,并找到可靠的价值安慰。正如狄德罗所说: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海子正是做到了一种原始生命力的爆发式写作。他已成为一个时代诗歌的象征。谢冕先生曾写道:他的诗歌理想,他营造的独特的系列意象,他对于中国诗歌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把古典和现代精神、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乡土中国和都市文明进行了成功的融合,以及对于诗歌的虔诚和敬畏。他创造了仅属于自己的意象系列,如大地、麦子、村庄、太阳、鹰的集合等。他的诗,记忆与形式是独有的,不可重复,因其抒情向度和丰富的词汇注入、价值向度等独特性,他成为了同代诗人中的翘楚。

《黑夜的献诗》是海子在1989年2月2日所写。1989年1月7日,海子收到他初恋女友的书信,信中告之,正在办理出国手续。已嫁人的初恋女友又远走大洋彼岸,对海子必定是一个刺激。1月16日,他写下了《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这两首有关黑夜的诗,都是他(3月25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前一两个月内创作的。黑夜,对于海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夜晚更像诗人可以寄托的一种梦境,生活的彼岸,有如远方。诗人总想到黑夜,因白昼的尘世幸福一直与他无关。诗的开篇,“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与末尾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从黄昏飞入黑夜”有着呼应: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临界,黑夜是永恒的、静谧的,轻灵的会歌唱的鸟儿在受伤的人心中也布满了黑色,诗人用了“黑雨滴”来形容鳥群,从不明朗的临界黄昏飞入了绝望的黑暗。海子笔下的文字,令人忽略了夜晚还有月亮与星星的色彩,而直接步入黑暗。

海子是“如此重视黑暗,以至于要以《黑夜》为题写诗。这应该是一首真正伟大的诗,伟大的抒情诗”(海子日记)。可见黑夜是抒情的,也是有生机的,能够给人以安慰。

此诗副标题是“献给黑夜的女儿”,海子选用女儿这个词,也是献给纯洁美好的一种象征。黑夜的女儿,是否是他思念的女友?黑夜的女儿也可以有一个解读,是希望、黎明。以海子对《圣经》的领悟,他也许想到了神之子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双手和脚有清晰的伤口,对于耶稣来说,客西马尼之夜是最为黑暗的夜晚,他遭遇了内心的重创和绝望。《圣经》记载,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黑暗降临大地。魔鬼撒旦是黑暗的象征,神是光明的象征。海子深知圣经文化中黑暗有多重意蕴,他自己也对黑暗有清醒认识。黑夜是海子诗歌中一个高频词。黑夜是耶稣(神)的伤口,也是他的伤口。“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诗人面对黑夜,一无所有,又毫无惧怕,他走过荆棘,“放声歌唱”,走过荒凉的“大风刮过山岗”,一边唱歌一边走入夜色,面对死亡,如落日一般壮美。海子卧轨是带着《圣经》去到另一个世界,也许是带着希望,他手握《圣经》,可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内心不再盘旋着黑夜与死亡。

海子运用献诗,也有一种对黑夜的仰慕,一种毫无保留想献身于它的表达。这首诗更像是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的内心独白。“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丰收本应是硕果累累,似乎还可以闻到瓜果的清香,但海子却把“丰收”与“荒凉”捆绑在一起。诗人悲观的性格使他直接想到了丰收之后的景象。“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由荒凉景象自然过渡,大地要有太阳,才能唤醒。天空,一无所有,除了远方,谷仓太黑暗太寂静,在丰收季节看到阎王的眼睛,也许只有死亡。阎王掌管着一切生死,诗人也许想表达,在生死面前,死即是生,其他一切都是徒劳。“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既然天空和黑夜一无所有,那为何给我安慰?可是远方还是要走,“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这位承载着梦和远方的诗人想继续走下去,无边的天空给不了安慰,也得不到救赎,黑夜还是会来,会吞噬一切希望,痛苦在他的内心更像一个死循环,无边际,无逃离,无生息。

诗的开篇两句,“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引出天空与大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在时空中穿梭轮换,黑夜升起,是黎明,遮住光明,是黄昏。在这一组意象的转换中,有了大地的荒凉、遥远的路程、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留在地里的人,黑暗的谷仓、阎王的眼睛。每一种意象是那么单纯,再没有其他要展开的,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可以存在的山岗、鸟群、远方,给了诗歌以生命。海子对大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一切美好的诞生、残酷的告别、埋没都在这里。海子的大地也可超越存在,超越生命和死寂。黑夜的女儿会令人想到,青出于蓝,便是光明,是一个诞生,一个动态的生命迹象的表达。海子还是把生命中赤子之心的爱献给了光明与希望,献给了黑夜的女儿。所以,即便是黑夜,一无所有,但黑夜有女儿,一种光明与新生的希望,会给人以安慰。

谈论海子,不得不说的是荷尔德林,他说:诗是为了阐释,触着人在这片大地上栖居的本质。也就是我们不断解读的诗学的记忆,是探寻人类此在的根基。他的“诗意的栖居”,是说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地”存在,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的此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馈赠。海子正是领悟了荷尔德林这一句话的深切含义,将与生存此在相关的大量词语融入了他的诗,给一个民族留下了语言宝藏。海子用他的生命去复活,也许已经是太阳之子,就像耶稣在受难的第三天复活,五旬节那天,耶稣成为了上帝挑选拯救人类的弥赛亚。而海子也“实现了”他拯救当代诗歌的大诗理想。骆一禾曾说,海子是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诚哉斯言。

猜你喜欢

谷仓耶稣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脑洞大开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谷仓山
真正的挚友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枇杷落下一地黄
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