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策略研究

2019-04-24亓振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新时代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要重视家校合作的育人形式,注重目标一致、主体突出、作用互补等合作原则,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完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实效,合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家校合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办好高等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呈现出需求多样化和路径个性化的特点,对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着新期待。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家校合作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强调了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初阶作用,以及育人过程中的“家国情怀”。当前,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以身作则,良好家风的塑造,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此,高校重视家校合作的育人渠道,合力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2.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事业受到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一些家庭的教育理念和高校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相对落后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家长仍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对学生养教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大学就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心理危机等问题凸显;个别家庭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生涯规划缺乏足够重视,对学生大学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生涯规划不清等现象无法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新时代的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调动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资源,与学生家庭一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满足学生对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新期待。

3.学生教育经历的客观要求。和大学阶段相比,基于家校的近距离优势和学生未成年等因素,家长在学生中小学阶段更多地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过程,通过共同完成家庭作业,直接参与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通过定期家长会、教师家访、教师和家长网络交流平台等,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人际交往等实际表现,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升学压力进一步增加,部分家長虽然进行无微不至的“保姆式”的关心,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一些家长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求相对弱化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并没有更加重视,甚至对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缺乏了解。因此,无论从学生受教育的不同阶段特点来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连贯性上来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

4.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就明确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育人的重要意义。从个人成长的时间维度看,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顺位的教育,学校教育则是第二顺位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就必须将第一位教育和第二位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育人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家校合作的主要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高校和家庭在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致性体现得比较明显,家庭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目标与学校虽然一致,却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家校合作,又要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体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性原则。

2.主体突出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应该坚持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始终体现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并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导和协调作用。例如:在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家长深刻认识到,只有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而与学生家长一起将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家长和学生顺利借贷,更要引导学生家长和学生诚信还贷,进一步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过程中,要科学理性,严格按照学校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流程的要求,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家长始终遵循先保证学生健康、再保证学生求学的原则,而不能被学生家长“牵着鼻子走”,错过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3.作用互补原则。学校和家庭具有各自的教育优势和教育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初始性和终生性,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都为个人成长成才发挥了必不可少的教育作用。“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直接表现,是本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个体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1]因此,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要发挥学校教育全面性的优势,突出学校对学生发展性教育的作用,弥补家庭教育相对注重生存教育、忽视发展性教育的不足;要注意引导部分家庭解决对学生养而不教、养教失衡的问题,通过实现家庭教育的连续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连续;要注重将家庭教育的感性特点与学校教育的理性特点相结合,发挥家庭的感性教育作用,助力学校理性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1.夯实家校合作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要引导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统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对家校合作重要作用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需要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贯穿学生智育全过程;要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所在高校的校训精神、育人理念、治学传统等,使学生家长认同学校的精神文化,与学校的育人思路同向同行;要在学生入学初逐一与学生家庭确认有效联系方式,建立学校和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适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和思想动态,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合力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规划、实现成长目标;要“优化沟通机制,促进同台共为,以全程沟通代替事件沟通、以双向互动代替单向告知、以主动参与代替被动参与、由表面沟通拓展到深层沟通”。[2]

2.完善家校合作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要不断完善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要将价值引领作为家校合作的核心内容,通过主题讲座、家校恳谈会、网络宣传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家长的自我教育和学生的家庭教育过程,在引导学生家长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思想政治状况,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学生学风养成、学习习惯形成作为家校合作的首要内容,通过向学生家长适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家校合作的基础内容,通过新生家长第一课、心理健康和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等,对学生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及时排查、科学疏导和稳妥解决;要将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更好地融入到国家发展历程中。

3.提高家校合作实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还要注重分类合作,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切实提高合作的实效性。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成长经历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也不一样,开展家校合作需要根据具体的家庭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对合作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例如:针对家庭經济困难学生,可通过实地家访、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适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帮助,减少经济贫困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成长氛围;针对突发事故家庭,要与学生家长深入沟通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合理开展心理帮扶和学业帮扶等措施;针对忽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家长,要主动经常地联系沟通,提高学生家长的育人意识;针对“过度干预”学生成长的家庭,要纠正学生家长的育人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立能力等。此外,在招生宣传季、迎新季和毕业季、开学报到季,可以通过学校形象宣传活动、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育人传统和方式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家校合作的育人实效。

本文系2018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思政视野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8YB04);2018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3.

[2]李大庆.家校共同体: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9-10.

(作者单位:亓振华、杨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任雅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新时代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