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酿酒人
2019-04-24朱显志
朱显志
邵清柱,55岁,锦州人,道光廿五酒厂酿酒师傅。他爱酒,爱得一往情深,30余年,执着古法传承;他爱妻,爱得刻骨铭心,曾经沧海难为水,半缘修道半缘君。一个专情的手艺人。
早上6点半,老邵和往常一樣骑着他的小摩的来到酒厂,进到“烧锅”坊间,第一件事就是看产量报表。紧接着再向墙上挂着的道光廿五祖师爷牌位鞠一礼,这是规矩。
“烧锅”坊间是仿古设计,弥漫着很浓的半成品酒气。老邵说他现在都闻不出酒气味儿了,一上鼻子闻出的只有酒原料的酸碱度,手艺也就在这儿呢。
上午的工作是带着伙计们把窖里酵好的原料挖出来酿了,再把新料填回去继续发酵。
原料入烧锅加热,老邵一直盯着,哪块透出气儿就是通了,得再盖一层料,直到填满一锅。早些年的烧锅边缘比较粗糙,一锹一锹的填料难免把手刮伤。如今,手上满满的疮疤,他管这叫“纹身”,也是厂里“地位”的象征。老邵崇尚传统,抵制机械的东西。他说这不是固执,而是坚守,既是对祖师爷,也是对白酒。天然的味道才会有纯正的白酒,受点儿小伤,保住了名声和品质,很值。
中午吃饭的时候,来了一拨儿参观的游客,老邵早已习以为常,撂下吃了一半的碗筷,热情地招待起来。他觉得好的传统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知道的人多了才能传承下去。
下午,趁等着开锅,老邵终于抽出空让徒弟歇一歇了。老邵说:“我可不管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格局太小,咱们做的是发扬祖上手艺的大事!”
估摸着时间刚刚好,老邵便张罗着伙计们起锅了。紧接着就是最重要的环节——晾!这时候是影响酸碱度的关键时刻,老邵能把握最佳时机,最佳温度,最佳酸碱度,使这些原料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产酒最大化,这也是几代师傅们口耳相传的绝密手艺。
等徒弟接完今天最后一舀酒,师徒二人一起把酒送到库里。酒要在酒库里存上几年,再由专业的调酒师调制成我们喝的白酒。“其实每锅酒的味道都不一样,你们之所以喝出一个味儿,那都是调酒师调的,这里门道儿多着呢。”老邵说。
送完酒,天就黑了,一天的活儿也结束了。伙计们下班后,老邵会独自在酒库里走一圈,看看自己的“老朋友”们。他指着几坛子酒说:“这些是我5年前存的,当时老伴还在呢……”
自打老伴去世后,老邵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钓鱼,钓鱼的地方就对着当年老伴离开的那家医院。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老邵会在这里坐到深夜,钓不钓得上来没关系,只是想在这里多坐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