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联合扁桃体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观察

2019-04-24范相民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样体腺样体内窥镜

范相民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单县 274000

鼾症发病率较高,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1]。儿童鼻鼾主要表现为睡觉打鼾、低通气、暂停呼吸,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和身体成长[2]。传统治疗儿童鼻鼾的方式有腺样体刮除术、扁桃体摘除,但治疗后复发率高,出血量多[3]。研究显示,鼻内窥镜技术是目前治疗儿童鼻鼾的常用方式,操作简单,且疗效佳[4]。为进一步证实治疗儿童鼻鼾的最佳治疗方式,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8例儿童鼻鼾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联合扁桃体摘除术治疗儿童鼻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18例儿童鼾症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平均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鼻鼾者,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39例,女 20 例,年龄 2~11 岁,平均年龄(5.8±1.6)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5±1.1)年;治疗组男 36 例,女 23例,年龄 3~11 岁,平均年龄(5.5±1.4)岁,病程 2~5年,平均病程(3.8±1.7)年。 患儿表现为鼻塞、打鼾、暂停呼吸、头痛、记忆力下降、扁桃体肿大等。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患儿。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扁桃体摘除术治疗:患儿全麻并仰卧,利用Davis开口器将口腔打开[5]。行腺样体切除,选择适宜的腺样体刮匙置于鼻咽腔,紧贴鼻咽顶后壁,逐渐调整刮匙位置并下刮,刮除腺样体,随后用纱布压迫止血。最后行扁桃体剥除,将患儿双侧扁桃体切除,止血[6]。

治疗组给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联合扁桃体摘除术治疗:患儿全麻并仰卧,利用Davis开口器将口腔打开。行扁桃体剥除,将患儿双侧扁桃体切除,止血。然后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用两根细导管插入鼻腔两侧并于口内拉出,抬起软腭,让腺样体暴露出来,在70°内窥镜下切割腺样体,并观察是否切除干净,止血[7]。将混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加入经鼻腔内,使其膨大,手术结束后2 d将其取出。

1.3 疗效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复查未发现残留腺样体)、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复查可见残留腺样体)、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好转或恶化)[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数据显示,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76.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8 1,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后数据显示,治疗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3±5.6)min、(72.4±7.6)mL、(6.2±1.1)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134.6±10.8)min、(109.5±12.0)mL、(8.7±2.1)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86 5、10.062 4、8.100 2,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59)治疗组(n=59)t值P值134.6±10.8 64.3±5.6 14.386 5 0.000 0 109.5±12.0 72.4±7.6 10.062 4 0.000 0 8.7±2.1 6.2±1.1 8.100 2 0.000 0

3 讨论

儿童鼾症主要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堵塞,其发病机制不同于成年人,因此,治疗方法也不相同[9]。针对儿童鼾症的治疗,其原则是消除呼吸道受阻,即摘除肥大性扁桃体、刮除肥大性腺样体[10]。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史选择腺样体刮匙刮除操,由于器械限制,治疗者不能直视操作,导致鼻孔处不能得到完全刮除,若患儿咽鼓管圆枕受损也会让腺样体残留,不能完全切除[11]。因此,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指触诊来确定切除方向,这样也就拖延了整个手术治疗时间,患儿出血量也就相应增多[12]。而该研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的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可以清晰看到患儿鼻咽腔内腺样体、窥视咽鼓管圆枕、以及后鼻孔。这样不仅能保证咽鼓管不收损伤,还能明显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手术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76.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8 1,P<0.05), 这说明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能有效提高儿童鼻鼾的临床治愈率,相比传统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更佳。治疗后数据显示,治疗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3±5.6)min、(72.4±7.6)mL、(6.2±1.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34.6±10.8)min、(109.5±12.0)mL、(8.7±2.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6 5、10.062 4、8.100 2,P<0.05)。 治疗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这说明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术相比传统腺样体切除术操作更加简单,利用细导管插入鼻腔两侧并于口内拉出,抬起软腭,让腺样体暴露出来,治疗者可以直视整个操作,不仅减少了患儿术中出血量,还节省了整个手术的治疗时间,便于后期患儿恢复。学者何仕浩等[13]探讨了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联合扁桃体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割联合扁桃体摘除术治疗儿童鼾症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临床治疗儿童鼾症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猜你喜欢

样体腺样体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