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加强后备母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2019-04-24李晶晶李健
李晶晶,李健
(四川省阳平种牛场,四川 洪雅 623060)
后备母牛与犊牛相比,生病较少,很少出现健康问题,但是由于不产奶,不能马上带来经济效益,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往往得不到重视。然而后备母牛是牧场的后备力量,牧场每年都会淘汰一部分成母牛,都要靠后备牛进行补充。如果后备母牛饲养得不好,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降低奶牛群体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从而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奶牛场应当重视和加强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
1 后备母牛饲养管理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后备母牛的饲养原则是体况不能偏肥或偏瘦,严禁出现日粮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情况。后备母牛不需要太高的营养,若是能量蛋白质过高,会导致母牛体态过肥。另外,过高的能量会使母牛卵巢发育受阻,过多的脂肪沉积于卵巢,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生长。如果后备母牛长期采食营养不足的日粮,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使其体格偏小、体况瘦弱。有的牧场为了节约饲养成本,甚至将其它牛群的剩料饲喂给后备母牛,这将会得不偿失。后备母牛的日增重应保持在890 g/d的水平,如果低于该水平,则说明日粮营养水平不够,牛只会消瘦,如果高于该水平,则说明营养过剩,牛只会偏肥。
2 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饲养管理水平决定了后备母牛的体尺体重,而体尺体重是衡量后备母牛是否达到参配标准的重要依据。牧场为了使后备母牛尽快产奶,就必须使其尽早地产犊。后备母牛在体高达到127 cm、体重达到375kg、体况评分在2.5~3.0时,就可以开始配种了。目前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优秀牧场的后备母牛在13~15月龄就可以达到初配要求的体尺体重条件,首次产犊月龄在24月龄左右。后备母牛尽早产犊,意味着牧场可以利用母牛的年限更长,母牛可以生产更多的犊牛和牛奶。粗放的饲养管理会造成后备母牛生长发育速度缓慢,迟迟达不到配种要求的体尺体重条件,从而大大延长后备母牛的初产月龄。
3 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牧场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就必须努力减少投入和增加产出。处于后备期的母牛,只采食饲料而不产奶,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后备牛的饲养管理,使其尽早地产犊、泌乳,可以大大减少后备母牛产犊前的饲喂成本。此外,后备母牛尽快地投产,对母牛泌乳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首次产犊月龄在22~24月龄的母牛,头胎泌乳量及终生泌乳量均比产犊月龄大于24月龄的母牛高。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跟不上,导致首次产犊月龄推迟,不仅会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还会影响其泌乳性能,对终生产奶量造成不良后果。
4 小结
后备母牛是否培育得好,关系到母牛体型的形成、体况的好坏、采食粗饲料的能力等,此外,还对后期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牧场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