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2019-04-24仲伟俊东南大学
文/仲伟俊 东南大学
郡县治,天下安。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我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县(市),我国的贫困人口也集聚在县(市),县(市)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推动县(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特点
县(市)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战场,是科技惠及广大民众的关键阵地。长期以来,我国对县(市)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促进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目前,我国县(市)科技创新基础仍然薄弱,创新资源依然缺乏,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县(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短板。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是要加强合作,加速各类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县(市)极少拥有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极少开展原创研发活动。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县(市)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是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精准脱贫等,积极承接地处大中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科技成果在本地区转化运用。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非常明确,应积极加强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及时寻找到拥有先进科技成果的单位和人员,及时根据本地区特点和适应本地区发展需要进行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运用。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强科技创新的对外合作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能力。
县(市)科技创新内容丰富,需要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县(市)科技创新涉及面广,“五脏六腑”俱全,既要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又要加强民生科技和科技扶贫,还要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涉及农业农村、工业企业、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和环境、小城镇建设等众多领域与对象,内容极其丰富。同时,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交叉性极强,如农业科技既是农业工作也是科技工作,企业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工作也是科技工作,科技创新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交织,高度叠加,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度重视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县(市)科技创新资源缺乏,需要大力加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建设。目前,我国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县(市)缺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机构、高层次人才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科技资源非常缺乏,县(市)科技创新更依赖于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组织和综合协调。许多科技创新先进县(市)的经验表明,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能力是县(市)科技创新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能力建设摆到特别重要的位置。
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任务
创新理论表明,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多视角和多途径地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任务纷繁复杂,工作多样。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县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有众多的参与者,包括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推进县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主体。一方面,积极和适度增加各类创新主体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利用水平。县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科技文献、科学仪器和设备等多种类型的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水平直接决定了县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水平。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增强区域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区域内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水平。特别重要的是,还要增强利用外部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于本地区发展的能力。
〉创新型县(市)之湖南浏阳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主体建设水平和创新资源集聚利用水平,必须加强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对县(市)而言,这既需要加强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又需要提升利用外部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水平;既需要加强政府直属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又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扶持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既需要增加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数量,又需要促进已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能力提升。
大幅改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推进县域创新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强相关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检测中心、研发服务中心等)建设;二是大力推进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地区的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利用能力;三是切实改善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基础教育、居住环境、娱乐设施、生活条件等,增强区域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切实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网络。系统理论表明,提升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很重要的是促进县域内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交流、互动和合作,形成有机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服务于知识和技术的高效转移;二是要促进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人员流动,这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最直接和高效的方式;三是要增加各类创新主体之间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四是要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五是要促进本区域与其他区域创新网络的合作。
构建良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加速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为此,一是要执行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自由契约制度、诚信制度和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制度等激励创新的基础制度;二是要让县域政府能够依法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的政策服务,使其能以最低的成本在本地区享受各种鼓励创新的扶持政策;三是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安全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淘汰落后技术,加速技术改造升级步伐。
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大量研究表明,文化是创新体系建设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共进已经是现代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点。营造支持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文化氛围,一是要有开放的视野,实现不同文化的沟通借鉴、合作交融,能够有力支撑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创新成果;二是要提倡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气,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创新的勇气,形成强烈的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的精神;三是要摒弃那种无所作为、盲目迷信他人的思想;四是要有大团结、大协作的精神,促进县域创新体系的开放和协作,建设以人为本、创新为魂、和谐宽松的创新文化环境。
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举措
大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县域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引导企业协同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及用户体验,让县域更多企业的更多产品尽快进入国际和国内高端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支持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家队伍的壮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
积极发挥政府在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多数县(市)的企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相对缺乏,创新主体仍然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县(市)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加强县(市)科技创新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科学和积极地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县(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国家和省(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对县(市)科技创新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协同推进县(市)科技创新。
把促进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科技创新作为主要着力点。许多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县(市)的经验表明,创新难,但一把手一抓就不难。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核心之一是要转变县(市)主要领导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调动县(市)党政主要领导狠抓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形成一把手重视抓、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良好格局。
把大力加强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能力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是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组织领导者和协调者。许多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缺乏独立的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其主要负责人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制约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应把促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选优配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