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

2019-04-24曾福泉曾杨希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派员浙江农民

记者/曾福泉 曾杨希 王雯慧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多年来,浙江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农村科技创业和服务,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硕果累累 书写满意答卷

2003年4月8日,浙江首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踏上征程。他们来自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所等国家及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平均年龄38岁。

这些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地方实际,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导入农村,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农民收入得到极大提高。

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刚到泰顺县万排乡时,当地农民种植甘薯的年收入只有1000元。他为当地引入两个甘薯新品种,第二年,村民种植甘薯的人均收入就多了500元。十几年来,在学校没课的时候,汪自强都会载上新培育的农作物种子,带上山区急需的技术,奔波在去泰顺的路上。每月至少都有三五天“泡在”泰顺的他,早已把实验室的科技论文写在了这片大山深处。“他们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人就富了”——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科技财神爷”。

从2008年开始,浙江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以法人或团队身份与地方结对、统筹服务地方优势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浙江省农科院蔡为明研究员团队是浙江首批团队科技特派员之一。位于浙江中部的武义县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当年蔡为明带着团队到了武义后,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入股创办公司,选育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和模式,带动食用菌产业从当地的脱贫产业升级为富民产业。

2015年,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其中,科技特派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始终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各市、县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涉农高校、院所按照省统一部署,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财政持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09亿元;省、市、县三级共派遣个人科技特派员15393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25家、团队科技特派员354个,其中省派科技特派员3267人次、省法人科技特派员19家、省团队科技特派员125个。

十多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省的推行由点及面,架起了多元帮扶桥梁。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浙江省形成了“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建立了131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创业产业园和产业示范基地,有效推动了浙江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传播科技 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论文写在田野上,幸福淌进农民心。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科技和“三农”创造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结合载体。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种”在大地上,直接送到农民手里。科技工作者来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人生。

2003年12月30日,在泰顺县黄桥乡,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博士邵志鹏因公殉职,年仅30岁,当地乡亲们为纪念他而特意栽下了一片“邵博林”。十多年过去了,他的精神如“邵博林”一样扎根乡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

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农村产业兴旺的“带头人”。从安逸舒适的办公室、研究所到条件艰苦的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通过科技普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与生产经营主体结对帮扶,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育了乡土科技人才。十多年来,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000多项次,技术培训12万多场,培训670多万人次,牵头实施科技项目9515项,创建科技示范基地120多万亩(1亩≈666.7平方米),支持发展农业企业432家,为浙江农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将先进的理念传给农民,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创业创富路上的“引路人”。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一些科技特派员依靠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扎根大山深处,与派驻地企业、专业大户联合创办企业,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成为带动农民创业创富的引路人。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已牵头或入股兴办432家农业科技企业、1632家各类主体。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省中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俞旭平通过省中药研究所在当地投资建设加工厂,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推动整个枫树岭镇从欠发达乡镇发展为全省闻名的“中药大镇”,他本人则被授予下姜村“荣誉村民”称号。

十多年间,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来到农村基层,谱写了最雄壮的乐章、最朴实的画卷、最动人的诗行。他们的故事只是他们精彩人生和拼搏奉献中的一隅,但他们撒下的科技火种却已燎原。

与时俱进 新时代新使命

犹如一颗小苗逐渐长成大树,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大地萌芽、发展并不断成熟,成为浙江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事实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唯有精准选派,才能实现精准帮扶;唯有系统帮扶,才能实现对农业农村经济科技的整体提升;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先进性,长效不衰。面对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形势变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模式。

2018年11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强调,做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要做到“四个突出”:一要突出供需精准契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业需要什么,就选派什么样的科技人员,真正把最优秀的科技人员选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二要突出政策激励、市场激励相结合,让科技特派员名利双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进来、留得下来、干得下去;三要突出嫁接推广融合,加快服务领域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拓展,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省多领域、全区域落地生根;四要突出力量整合,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通盘考虑、一体谋划、联动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格局。

时代在不断变化,农业农村的画卷日新月异,但科技特派员为“农”的初心始终未变,在未来的广阔天地,他们将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书写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特派员浙江农民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Mother
Task 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