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仙板凳龙舞出百姓新生活

2019-04-24林盛

红土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身灶头龙灯

◎林盛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是尤溪县梅仙镇“迎龙灯”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吃过年夜饭后,把一段段代表一家一户的“龙身”接起来,以舞龙、花灯的形式闹元宵、庆团圆,祈求平安吉祥。

夜幕降临,梅仙镇的大路、街巷、弄堂两边,热闹非凡,锣鼓喧天,到处鞭炮声大作,霓虹飞扬,灯火璀璨,焰火腾空,一条条巨型的板凳龙由龙头引路,龙头前有铜锣咚咚开道,还有各色花灯伴随前行。在龙虎旗的指挥下,一套套板凳龙表演程式令人眼花缭乱。龙灯过处,更是爆竹炸响,百乐齐鸣。在夜晚的爆竹焰火、五彩灯笼照耀下,板凳龙上下翻腾,来回舞动,威武的龙灯,壮观的场面,让人目不暇接。

位于尤溪县城东北部,建镇于沈水之滨的梅仙,是“中国千年古县”、南宋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朱熹的诞生地。这里的正月板凳龙灯节,从清嘉庆元年至今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福建省著名的传统民俗。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梅仙龙灯,蕴含着强烈的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板凳龙也在变化着,传承着。它和其他地区的不同是,这里的龙叫板凳龙,是纯手工制作的。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龙身由一节节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特制的木板凳连接而成,最长可达500多米。用竹篾搭起骨架,糊上白纸,制成灶头状的龙身,绘上七彩的云纹,在里头点上蜡烛。无论龙首、龙身、龙尾,它们都要标明是哪一姓,哪一房,接龙时不致错位。

在梅仙镇上,除了萧氏,还有黄氏一脉。迎龙灯时,萧氏固定是四条龙,代表着天地人和。这是当年萧家先人创办板凳龙时,正好有天、地、人、和四房,便每房定制一条龙,此后代代相传。龙头的制作是每一年轮到一房制作,家家都有轮到的时候;而龙的制作是每家都必须承担,它的长短则视各房子孙的锅灶有多少而定,人丁兴旺的支脉,板凳龙连接起来可达三、五百米长,气势宏伟,非常壮观。板凳龙最大的特征是它的“龙身”,在每节长约2米的龙身板上,有2个元宝式的灶头,每个灶头里燃着一根蜡烛。按照各房有多少人家,多少口灶,就有多少节龙身板,一板接一板。

正月十二,听到“龙头”家放了三声的“三口铳”,各家就带着各自制作的“龙身”到预定的地点集合,将一节节的“龙身”接连在“龙头”之后,就集结到“世春公园”,在龙虎旗的指挥下,表演着一套套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式。迎龙开始前,德高望重的各长房老者会先带着龙头去祖庙祠堂祈问天时,祷告晚上天气安好;在祈祷之后,龙头会在飞虎旗指引下,挨家挨户到访,让各家把自己的一节节板凳龙组接在各房的龙头后面。所经之处,村民点香燃烛,礼拜不已,迎接喜气,欣纳吉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富足安康。晚上8时许,随着三声铳响,正月的闹新春舞龙灯会活动正式开始了。顿时,梅仙镇区爆竹乍响,百乐齐鸣,各式各样的烟花腾空而起,恰似百花争齐斗艳,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像绽放菊花,有的如瀑布流泻,把梅仙夜空装扮得分外美丽!

五彩的巨龙每到一处,鸣锣开道、鞭炮齐鸣,多支民间乐队组织了锣鼓表演、民乐表演、文艺表演,给新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制作精美的彩坪、花船灯、马灯、宫灯等各色花灯伴龙前行,令人赏心悦目。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来自镇区萧氏、黄氏的5条巨龙,气势宏伟,非常壮观,时而盘旋前行、时而驻足颔首,上下翻飞,姿态万千,远远望去,只见人在画中舞,龙在灯中飞,给家家户户送去了吉祥的祝福,更让人们绽放出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的祈盼!巨龙所到之处,村民热情相迎,祈祷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祈福来年五谷丰登、人才兴旺、和谐平安。

猜你喜欢

龙身灶头龙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老灶头
舞龙灯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龙头咬龙尾
共舞“龙身”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