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莲羹汤
2019-04-23陕声祥
陕声祥
父亲曾经手植一方荷塘。说是荷塘,其实是湖边的一处荒芜的浅水滩。开始,那里只有丛生的水草。后来,父亲种莲下藕,莲藕繁殖得快,不久便蔓延开来,长成密密实实的一大片荷塘。六七月间,碧绿的荷叶高高低低,随风起伏,送来一阵阵莲荷清香。荷花开得热烈,白的、粉的、红的,好似天上的彩锦洒落人间。
莲子成熟了,父亲划着小船去采。晚上回家,父亲便用编织袋带回大袋的莲蓬。父亲把莲蓬带回来,总要先分给左邻右舍一些,再自己吃。“百人吃了百人香。”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要念叨这样一句话。莲蓬的盘口,比饭碗还大。十几颗莲米,有序排列在上面,饱满的莲米粒,挤胀得莲蓬由中心向外微微卷起,形成一个凸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么多的莲蓬,不是一个两个,仅止于尝尝鲜,而是多得完全可以让你吃个够,尽情享受這夏日的珍品。挑几个嫩的,生吃,吃够了,一大家人围着盆,一齐动手剥莲蓬。不一会儿,新鲜的莲子装满大半脚盆。看着脚盆里落满的莲子,通体碧绿无瑕,颗颗珠润玉圆,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就连那些满地都是的莲蓬壳,也让人心生欢喜。它们虽是弃物,可是却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散发着大自然的清香。
要吃莲羹汤,还要把浑圆的莲子去皮去心,掰成莲米瓣儿。新鲜的莲子粒儿,很好去皮。去掉了皮,再把莲子瓣掰开,就可看见嫩绿色的莲心,犹如一枝微型的尚待伸展的荷叶。莲心也是有用的,用来泡茶,是为莲心茶。莲心茶碧绿澄清,养眼舒心。
用莲米熬莲子羹是母亲的事情,我们帮不上忙。用烧柴火小灶,慢慢地煨,火候到了,再加白糖。母亲煨的莲羹汤,吃到嘴里,入口即化。舀一勺汤,半透明状,甜而不腻,绵软顺滑,满口余香。
一时吃不完的莲子,要晒干储存。颗颗碧绿的新莲子变成了黑壳老莲子。要吃老莲子,煨莲羹汤,是件困难的事情。老莲子壳,黑而且硬,用锤子砸,会砸碎整个莲子。用刀劈,圆溜溜的莲子根本无处着力。明明瞅准了,对着老莲子,一刀下去,那老莲子却飞出好远,不得不捡回来,再来试第二次。劈一碗莲米,实在不容易。
后来,父亲到邻县亲戚家借来一个能对付老莲子的“神器”。一个固定在条凳上有摇柄的小机器。把老莲子卡在齿轮中,摇动手柄,齿轮的印痕划过老莲子壳,一圈两圈三圈,莲子壳自然断开为两截,露出里面褐红色的莲米。虽然还是要一颗一颗的来,不能批量操作,但终于有方法,有地方下力了。这件“神器”,我们奉为至宝。比如原来依靠刀耕火种,现在有了机械帮忙,效率大为提高一样。有了它,不只是夏天,莲子新成之时,平时我们也能吃上莲羹汤。家里来了稀客,做一碗莲羹汤,那是最为恭敬的招待,我们也都能跟着沾光,又一次喝到香甜可口的莲羹汤。
近日读《随园诗话》,里面有一个吃莲羹汤的故事。原来,古时生在富贵之家要吃莲羹汤是不容易的。我们普通农家,靠着父母亲的勤劳操持,吃了多少莲羹汤啊,于是,我愈加怀念起在父母膝下那些平淡的日子来。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