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手势表征 优化教学效果

2019-04-23王鹄曾化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食指口诀手势

王鹄 曾化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借助手势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可以将眼观、耳听、脑想、手做、口说等感官活动融为一体,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一、借助手势,理解抽象概念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利用手势辅助教学,既能避免学生分心走神,又直观形象,利于操作。

“0~10各数的认识”是数学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笔者教学时除了使用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或者实物操作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利用手势来表示这些数,如伸出几根手指就代表几。由于经常练习,学生从刚开始时用眼睛看着伸手指,到后来不用看就可以快速准确地伸出相应的手指个数,实现了数的概念与手势的合一。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让学生借助双手手势的变换来理解记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先教学生灵活地用一只手的手势表示6到9各数——6用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弯曲中间三个手指)表示,7用一只手的5个手指捏在一起表示,8用伸开食指和拇指(弯曲其他三个指头)表示,9用弯曲的食指(拇指与其他三指紧攥在一起)表示。在记忆数的分与合时,指导学生用左手和右手分别配合口的表述,伸出相应的手势。比如8的组成,口里念“8可以分成2和6”的同时,左手伸出2个手指,右手表示出6的手势;口里念“8可以分成3和5”的同时,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5个手指。

手势除了简捷方便地表示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如:直观形象地表示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用右手叉开的食指和中指表示,“<”用左手叉开的食指和中指表示;揭示数学概念与规律——用双手掌心相对慢慢合在一起表示“合并”,用打开合并的双手,右手掌心向外推表示“去掉”等。另外,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等,也可以借助手势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其含义。

二、借助手势,提高计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小学阶段多位数加减乘除的基础,学生掌握时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借助手势方便、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学“8+5”时,教师引导学生心中记住“8”,用手势表示“5”,先弯曲2根手指凑齐10,还剩3就是13;计算“14-8”时,心中记“14”,用手势表示“8”,先减4(弯曲4指),再减4,就是14-4=10,10-4=6。这样把抽象、枯燥的运算过程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在可视化的手势中,很轻松地理解了算理,提高了计算能力。

乘法口诀是算术的精华,是计算乘除法之本,学生必须熟练背诵,但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有难度,尤其是9的乘法口诀,数量较多、数目较大,比较拗口且容易混淆。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和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经历每一句口诀的形成过程后,引导学生玩“用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游戏:双手十指伸开并列放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弯下一根手指,用剩余的9个手指表示“一九到九九”的九句口诀。如图所示:

所屈手指排在第几就表示几九。其中,左边的手指数表示得数的十位数,右边的手指数表示得数的个位数。这样教学,学生参与热情,记忆效果好,为后续运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提供了保障。

三、借助手势,建立清晰表象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较为抽象的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教学时,若借用恰当直观的手势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想象、记忆等思维活动中建立抽象概念的表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比划1厘米,用一拃的长表示1分米,用张开的双臂(一庹)表示1米等。在手势比划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闭上眼睛想象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教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手指间距离的大小,形象地表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表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后面四个手指之间的距离较小,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学习面积单位时,可以借助指甲盖的大小、手掌面的大小、四人蹲着手拉手围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教学体积单位时,可以用食指的半个关节表示1立方厘米,用双手手指弯曲围在一起比划1立方分米,用四人半蹲着手拉手围成的空间的大小代表1立方米等。

一系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手势语,变相地展示出与线、面、体对应的一维、二维与三维空间的不同,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借助手势,突破教学难点

手势操作不仅省时省力、简便灵活、便于操作,还可以利用其“分解动作”的功能化静止的图像为动态的展示,把抽象的算理直观地演绎出来,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材中安排了一道拓展练习:“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用“周长减去宽乘2的积,再除以2”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为繁琐,而对于另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即用“周长除以2,再减去宽”,部分学生却不容易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用周长直接除以2的道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曾尝试在黑板上画直观图、使用长方形的教具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原理、讲解方法,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一学生在回家途中再次求教于笔者,苦于没有纸笔画图和教具的辅助,笔者急中生智,用双手来比划:伸出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作垂直状(其余的手指弯曲),一只手掌心向内,另一只手掌心向外交叉相接,形成一个长方形。笔者边做手势边用语言叙述:四根手指的长度可以看作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每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的长度就代表长方形的一组长和宽,它是一个整体,拿走一个整体(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所代表的长和宽),剩下的那个整体就是长方形的另一组长和宽了。没等笔者说完,那个学生马上明白了笔者的意思。他说:“我知道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2了,因为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组长和宽,除以2就求出了一组长和宽。”在后一节课上,笔者让那位学生在全班分享这个简单的手势操作,并同步讲解解题思路。學生都争相表演,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手势语,恰当地运用各种手势辅助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知识、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食指口诀手势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V字手势的由来
磨 刀
巧用口诀求积商
拇食指巨指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