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下的生成策略探微
2019-04-23马国良李玉琼
马国良 李玉琼
教师的教学智慧从何而来?一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传递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思考、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亮点;二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经常性地观察、修订、更改、批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把知识的学习与真实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激发动态生成
学校开发了《德育读·思·行》《当阳风情》《高中生社交礼仪修养》《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明创造技法》《知识产权读本》《蓓蕾文学》《趣味哲学》《走进红楼》《中外通史简编》等20多本校本教材,开设了30余门课外活动课程资源,如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毛线编织、围棋、管弦乐、社交与礼仪、英语沙龙、播音主持等。高一、高二年级排进每周课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学习。
这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延伸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减少了生成性资源流失的概率,使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促进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生成,让教师在学识的深度、广度、认识的高度和执行的力度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教师教学生成的智慧和水平。
二、设计问题情境,推动有效生成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基于教学生成价值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实施了问题教学,进一步完善了“三段自主学习”(复习巩固→预习新课→提出问题阶段;情景引入→展示交流→对抗质疑阶段;归纳小结→检测反馈→反思提高阶段)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建立了“问题学案”库,促使课堂有效生成。
科学设计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生成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而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使之与新知识发生冲突,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具有新奇性、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堂的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之后,利用翻转课堂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课堂围绕一个情境故事展开,故事的主题是“小张的求职就业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小张为什么要找工作,二是小张的工作为什么难找,三是小张工作中遇到的委屈有哪些。这三个问题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未来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深刻领会就业的目的、途径、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就业的形势严峻”“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等基础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小张的工作为什么这么难找”时,有的学生指出,“小张难找工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张是女性”;有的学生指出,“可能是他或她得了传染病”;甚至还有学生指出,“可能是当地有关部门的不作为”等。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提升能力的过程,合作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通过学生的对抗质疑和教师的点评,问题生成并得到分析和解决。
三、开发师生潜能,引领有效生成
通过教学反思定期总结和重组课堂突发事件中有价值的动态资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灵活驾驭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环境、文化、学生的认知差异等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去引领有效生成,利用教学反思定期总结和重组,在问题教学中使教学生成策略逐步形成常态。例如:一位政治教师在讲到高二政治“真理的特点”这一个知识点时,提到“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是指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对于‘+既可以说是‘加号,也可以说是‘医院的标志,还可以说是‘十字路口的标志,怎么只有一个真理呢?”这个问题很不错,是学生认知差异的一个表现,也是学生思维延伸扩展的一个表现。教师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点。该教师机智地反问道:“对加号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解释是否是因为人的权力和地位的差异而引起的呢?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会不会只有一个呢?”教师的及时追问让学生重新去找准关于“真理唯一性”的定义条件,加深了学生对“真理唯一性”的理解。
利用草根课题研究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挖掘每位教师的智慧潜能。草根课题既是学校总课题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又更加切合各学科各年段的教学实际。以其“草根化”“微型化”,故能及时捕捉问题驱动策略下的教学生成,使课题研究更加深入,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生动。例如:高一政治备课组研究的《政治课堂生成的评价机制》和高一英语备课组研究的《英语课堂问题模式下的生成性教学的评价机制》等。每学期在各教研组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观察”等“三全”主题教研活动,通过设计观察量表,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发教师潜能。课内比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全员课堂教学比赛阶段,45周岁以下教师在教研组内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二是校级优质课比赛阶段,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选出2-3名教师,其他教研组选出1-2名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通过总结亮点和不足,挖掘教師潜能,促进了教师生成智慧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实行走班教学,开发学生潜能,实现有效生成。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走班教学有效解决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特质产生的问题,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促进问题的再次生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德育创新、“小红帽”值周等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学校管理不够全面、学生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学校决定每周确定一个值周班级,由学生带上小红帽,在自习,早操、课间操、晚自习等时段提前10分钟左右在学生和教师活动频繁的地方站岗,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优化。在管理过程中生成的各种问题,学生也能够及时处理,充分挖掘出学生资源的管理潜能,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稳定发展,“小红帽”也因此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